中国房地产将成为这些寡头的独角戏产经

投资界 / 拆姐 / 2016-10-13 15:10
随着企业做大,资本会从疏远走向亲近。有朝一日你会发现,这个市场,只有这些寡头能玩了。即便是最自以为是的资本,也别无选择。中国房地产将成为这些寡头的独角戏。那些中...

1986年,万科公司成立不久,还没有正式进入房地产。王石曾回忆说,除了黄赌毒和军火,那时万科什么都做。那一年,中国的GDP超过一万亿元。

2000年,恒大公司成立不久。最初不到二十号人,在广州开发了一个叫金碧花园的项目。2000年才勉强进入广州十强,那时还没有华南五虎的概念。那一年,广东省的GDP超过一万亿元。

记住“一万亿”这个数字。如果那个时候,你问王石,问许家印,将来企业会有多大啊。他们肯定答不出来。能有多大?一万亿吗?牛皮吹多大,洋相就有多大。

但换个角度,也许脑洞多大,格局就有多大。

2016年,恒大的总资产超过一万亿元。

现在想来,当年浩浩荡荡的四万亿刺激,似乎也不算啥。

同在2016年,恒大在前九个月就完成了对万科的赶超。以2806亿元的销售额,超过万科的2629亿元,正式成为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开发商。

接下来这三个月,这个差距肯定还会拉大。据说恒大全年的销售目标至少3500亿,冲刺4000亿。

明年,恒大目标是卖4500亿,后年5000亿,大后年5500亿。也就是说,恒大要在四年时间里,卖出差不多价值两万亿的房子。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许家印了。宏观调控大概也不能。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地产界,做第一其实挺累的。跑在最前面的人,是所有人的假想敌。“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这一点,万科应该深有体会。十几年黄金年月,有不少地产企业试图超越万科,最早的华远、顺驰,后来的绿城、绿地,都没能成功。甚至还因为执念太强,用力过猛,导致体力透支,早早退出第一阵营的竞争序列。

所有的行业中,最舒服的位置其实是第二名。第二名不必考虑太多,方向、节奏、行业使命和责任什么的,自有第一名把握。第二名只要紧跟着第一名就行了,还可以伺机超越。

自行车运动中,有一种角色叫破风者。骑在最前面的人承担了大部分的空气阻力,使得紧跟其后的人相对轻松。长久以来,万科承担了这个破风者的角色,这也是王冠的重量。

2004年万科销售额还不到100亿,就已经体会到了行业第一名才有的迷茫。王石邀请一家咨询公司给万科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确立了学习美国房企帕尔迪,以及利用十年时间从百亿增长到千亿的规划。

这便是第一名需要做的事。但恒大不用考虑这些。

近两年,恒大紧跟在万科后面,借势,蓄力。今年的这次超越,没给万科留什么余地。从土地储备和增长势头看,恒大很可能长时间霸占头把交椅的位置。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刻。中国房地产行业竞争,确实已经进入下半场了。

拆姐想到2014年末的上海绿地。那时,绿地还未上市,财报尚不透明。但张玉良早已觊觎这个第一名的位置。那年末,几家房企销售排行榜非常有意思。有的把绿地排第一,有的把万科排第一。但谁真谁假,谁知道呢。反正没上市,数据无从验证。

当绿地向外宣称已经是宇宙第一房企的时候,拆姐和小伙伴都惊呆了。小伙伴是绿地的供应商,他吐槽说,为了冲刺年末业绩,绿地用房子冲抵供应商的欠款,他收不回来账,却拿到绿地不少房子,欲哭无泪。

为了这个第一,绿地的业绩成为注水的猪肉,毫无营养。好大喜功的张玉良,显然并没有准备好承受这顶王冠的重量。这也使得绿地后继乏力,屁股还没坐热,就退出了头名的竞争,连第二名也保不住。

超越万科,有的成为神话,有的成了笑话。

以拆姐对许教授的喜爱程度,在这个重要时刻,本来打算给恒大泼一点冷水的。这一盆冷水,拆姐拿起来,又放下,又拿起来,犹豫不决。

第一次,拆姐觉得应该给许家印和他的恒大应有的尊重。

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弯道超车的商业故事,地产版的“创世纪”。你可以不服气,但当这个对手通过自身努力,摘得行业冠冕,作为局外人,只有示以尊重,才不会丢掉格局。

历史该翻篇了

恒大有两个受人诟病的地方,常被不少媒体人揪住不放,一个是负债率,一个是利润率。

恒大保持着高负债以支持其快速扩张,多年来一以贯之。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世俗的目光里,高负债带来高风险,让人产生一种在悬崖上跳舞的既视感。

但拆姐想说的是,在房地产行业,能借到钱,是好事。能还上钱,并且保持资金链安全,保持扩张车轮滚滚向前,则是难事。风险与收益相匹配,能挺过来的,基本都实现了超越。

今天,胡润发布了最新的百富榜,宝能姚振华以1150亿元身家,以820%的增幅,一下子窜到了第四名,仅次于王健林、马云和马化腾。感谢万科,同时也要感谢恒大。

在这之前,谁关心这个来自潮汕的低调的保险大佬呢。姚振华的秘密便在于杠杆举牌上市公司。用负债快速扩张,做大了财富蛋糕。

负债是双刃剑,用好了,挥洒无敌。

让拆姐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15年红筹房企境内人民币发债窗口开启的时候,恒大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以不高的利息,轻松揽下百亿债券融资,置换出高息旧债,一下改善了债务结构。

恒大敢负债,负债变成了土地,这是做大规模的第一步,也是恒大规模增长的秘诀。恒大一直拥有着这个行业最多的土地储备,而土地是中国过去十几年来增值最高的资产。

再说一说利润。外界质疑恒大一直在打折促销,其实没挣什么钱。

恒大规划未来三年里,总计销售额1.5万亿,营收1.008万亿,利润至少888亿元,折算一下利润率8.8%。不算高,但也不低。而且从规模增长的角度看,牺牲一部分利润换取市场占有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企业策略。

房企投资和融资活动的增加,也会影响到一部分利润。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发展的逻辑悖论。你是想现在把钱赚了,还是勒紧腰带,求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恒大显然更倾向后者。

唯规模论的逻辑常见于一些互联网企业,前期烧钱烧得特别厉害,等积累了用户,做大了规模,才开始考虑盈利问题。像微信钱包、支付宝,你突然发现某一天,免费的午餐消失了,它要开始收费了。像京东,虽然一直在亏损,但是却不缺钱,越做越大。也是这个逻辑。

资本有时候不会看你赚多少钱,只会看你的规模、市占率、成长速度和行业话语权。

关于利润,还需提一点。按香港的会计法则,投资性物业每年都会评估,物业的增值会计入利润。有的港股房企利润率很高,其实很大一部分来自这里,一个会计游戏而已。

但很抱歉,这条规则并不适用于土地储备。所以坐拥巨额土地储备的恒大,只有拉长时间线,慢慢让土地释放溢价,逐渐变现。

负债和利润被人诟病,但其实,这是恒大对于规模增长目标的妥协。对恒大而言,规模真的那么重要吗?是的。

长久以来,地产行业都有着对规模的原始崇拜。这种迷恋,其实是在追求一种大而不倒的理想境界。

早年孙宏斌叫板王石,就是对赌顺驰与万科谁先达到100亿销售额。可以说,正是这个执念拖累了顺驰,让孙宏斌经历了人生中第二次惨痛教训。

拆姐刚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行业中有一个专用名词,叫“百亿俱乐部”,指那些一年能卖一百亿以上的房企。彼时,能进入这个俱乐部,便代表步入了第一梯队。

后来,一百亿不够看了,第一梯队的门槛抬到了500亿。直到万科突破千亿 ,正式打开千亿俱乐部的大门。到如今的两千亿、三千亿,不知是企业成长了,还是钱不值钱了。

如无意外,当年跟王石叫板的孙宏斌,今年将带领融创踏入千亿俱乐部。这十分不易。因为融创的产品系偏中高端,规模本是它的弱项。融创除了得益于它名声在外的狼性营销,还有另一个快速做大规模的手段:兼并。

融创孙宏斌成为这个行业最令人生畏的兀鹫。其实,恒大许家印也一样。

在这一轮调控开启的前夕,恒大通过并购与重组,储备了足够多的粮草。让拆姐印象深刻的还有,许家印在香港的牌友,新世界郑裕彤、中渝张松桥、华置刘銮雄等,纷纷把内地的地产项目出售给恒大。

说是出售,其实更像是合并。恒大的付款方式极为宽松,而卖方收到钱后又来买恒大的股票,钱又回到了恒大。一番操作,这些项目整合到恒大旗下,并表之后,恒大规模为之一亮。

极富传奇色彩的郑裕彤前不久去世。现在看起来,他把内地项目交予恒大,简直有一点托孤的意味。

兀鹫会叼走一切它看上的猎物。这让它看起来像整个草原的敌人。

这是地产寡头们的宿命,当规模足够大的时候,他们成为行业的整合者。就连万科,也难逃被撕咬的命运。连恒大都去咬了一口,而且口感还不错。

拆姐想到中介领域的链家。这两年,上市进程中的链家,在全国范围内左突右撞,不断兼并,不断树敌。

链家的玩法简单但生猛,直接把其他城市的中介,尤其是区域第二名并入旗下,并安排股权,像滚雪球一样做大,然后再去冲击区域第一的位置。

拆姐第一次见链家掌门人左晖的时候,他身体还好,满口都是信息论和系统论的东西。我才知道他的专业、他的兴奋点,其实是计算机和互联网,进入中介行业,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那时左晖几乎每天都会行走于各个门店,给店员打鸡血。如今身体大不如前,但仍能在一些演讲场合看到他。从北京到上海、深圳,从二手房到新房,链家的触角不断扩张。

你想做第一,势必会打乱旧格局,动摇旧势力。链家如是,恒大亦如是。成为公敌又如何?只有不断做大,大到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也不得不服,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房地产市场太宏大了。以至于像恒大、万科,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也不到4%。这意味着,即便是跑在最前面的寡头们,仍有着巨大的规模增长的空间。

随着企业做大,资本会从疏远走向亲近。有朝一日你会发现,这个市场,只有这些寡头能玩了。即便是最自以为是的资本,也别无选择。中国房地产将成为这些寡头的独角戏。那些中小企业可能连土拍大厅的门槛都进不去了。

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地产企业便成为国计民生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规模的极限,便是安全。

拆姐在前不久一篇文章提过。调控上下其手,市场变幻莫测。能走到最后的,说不定正是那些踏准节奏、富贵险中求的企业。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独有逻辑。适者生存。

恒大,无疑是那个带有鲜明中国印记的适者。

鲶鱼搅动,优胜劣汰。寡头崛起,行业洗牌。天凉了呵。

【来源:投资界  作者:拆姐】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