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草被叫停死忠消费者闹心:到底有没有问题滚动
3月底,青海春天发布公告称,收到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告知书》显示,2013年5月2日,食药监总局同意青海春天作为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的企业,但是由于申报的产品不符合保健食品国家标准,未予批准。2016年2月26日,由于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需要,食药监总局决定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的试点工作。
“因为青海春天控股子公司春天药用的冬虫夏草产品,作为综合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试点产品以及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均已停止,所以应立即停止‘极草’冬虫夏草纯粉片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这意味着青海春天失去了生产经营极草的合法身份。
从2009年青海春天将冬虫夏草纯粉片极草正式推向市场到如今,7年时间里,极草身份经历了从普通食品到中药饮片再到保健品试点等多重变化,如今,一切皆空。
新金融观察记者致电极草相关产品的销售客服热线,其接听人员明确告知,“3月29日之后我们的确不再生产了,但是之前的产品还是有销售的,主要是身份的问题,而不是质量。”
对于青海春天而言,停止极草的生产经营近乎要命。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个季度,春天药用冬虫夏草纯粉片销售收入约为7.5亿元,占青海春天主营业务收入的78.91%。
最新的消息是,青海春天子公司三普药业将其以冬虫夏草为原料的六种药品的经销权授予青海春天,但能起到多大作用还是未知。
█ 死忠
虽然被迫停产,但不得不承认曾经市场上的极草十分高调。通过各大电视台以及平面媒体的广告轰炸,极草作为“可以含着吃的冬虫夏草”知名度大增。
极草之前,人们大多用冬虫夏草直接泡水或炖汤,但是青海春天创造性地将冬虫夏草研磨成粉,制成含片,称之为“极草”。同时,将极草打造成“抗肿瘤良药”。一片净重28克的粉片,售价为29888元。
尽管极草价格贵过黄金,是否具有抗肿瘤功效也不能确定,但极草还是吸引了一批坚信“一分价钱一分货”的死忠粉,王建婷(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王建婷今年56岁,物质条件丰厚的她已经“享用”极草4年了。最初她是通过朋友介绍知道极草,“因为一直注重保养,而且也知道冬虫夏草肯定是好东西,他们广告又做得那么大,价格那么高,觉得肯定错不了。”王建婷对新金融观察记者回忆道。“我身体状态一直还行,也没得过什么癌症,但要问我是不是因为吃了极草,我也不好说。”
据王建婷介绍,经她的推荐几年来身边已经有五六个长期服用极草的姐妹了,“就觉得吃了肯定有好处,别的也没多想。”
回忆这几年,其中有一个事件让王建婷特别关注。“就是2014年年底的时候,那阵那个打假的王海说极草不符合标准,后来又有几个人也打假,当时我们也议论过还买不买,后来知道他们都败诉了,我们也就没再有过什么怀疑。”
█ 纠结
但是这一次,王建婷和她的姐妹们开始纠结了。在她看来,极草的身份到底是保健品还是食品都不重要,“作为消费者,我最关心的肯定是产品到底有没有问题。”
在这次的叫停事件中,牵出的一份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让王建婷犹豫了。“没有这个叫停,我也不知道2月份还有过这么个《消费提示》,说是长期服用会有风险。”
上述《消费提示》显示,检测发现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以及纯粉片产品中,砷含量为4.4mg-9.9mg/kg,远超过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1.0mg/kg的砷限量值。得出的结论是,“长期食用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
“反正我觉得如果不是质量有问题是不会被要求停产的。”这是来自王建婷最朴素的认知。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则认为,极草本身有无问题不可知,但问题是为何极草在市场上销售如此之久,到现在为止还不清楚极草本身是否有问题。“现在争议的关键在于极草的身份是否合法,而非极草是否能作为一种安全且有效的保健品在市场上销售,这似乎违背了监管的初衷。”他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说。
截至目前,青海春天已经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公开《消费提示》结论所依据的专家分析、研究数据、研究结果、临床监测文件等文件资料,尚未有结果。
面对这样的事实,王建婷只能等。“手里还有没吃完的,暂时停一停吧,如果质量真有问题,那……哎……”她没再说下去,言语中透露出些许无奈。
新金融观察记者就极草相关产品停产一事发邮件采访青海春天官方,截至发稿未得到任何回复。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