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风口炒作期已过 行业趋向理性稳健产经
近日,第六个中关村大数据日到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大会议厅的大数据论坛上,座位刚好坐满,偶尔还能找到空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两年前全民谈大数据的风口炒作期已经过去,行业正在趋于理性。部分跟风追概念的创业公司或消失,或转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其他领域。同时,2017年6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加速行业洗牌,一批稳健的大数据企业崭露头角。
12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给行业注入了新热度。
风口转换但未来趋势不变
中关村是我国数据资源和大数据企业最密集的地区,2012年率先布局,并设立了中关村大数据日。中关村管委会副巡视员刘航透露,目前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超7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连续三年参加大数据日发现,2015年的活动是最火爆的一场,会议室爆满,走廊里都站了不少人。当时会场讨论的话题是共享共融,滴滴公司作为中关村的代表企业,负责人程维讲了滴滴的大数据应用案例。会议厅外,还有不少大数据公司在会场外联系媒体做采访。
2017年以来,不少大数据公司开始主打人工智能招牌,更多出现在一些人工智能论坛上。2017年的大数据日活动,也是中关村人工智能活动季的重要内容之一,走廊里挤满人的火爆场景不再,但话题相对前两年更接地气,主要围绕数字生态与治国理政、数字生态与人工智能、数字生态与区域经济、数字生态与产业均衡、数字生态与资本赋能五大板块。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相对前几年来说,现在泡沫少了很多。过去很多人没看懂大数据产业,或者说只是追噱头凑热闹,现在留下来而且做得比较好的大数据企业都是“真爱”,很多公司已经真正深入到大数据行业应用中。
从2015年的大数据到2016年VR、AR,到今年的人工智能,风口转换不断。赵国栋认为,AR、VR这些行业风口很快就过去了,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都是未来产业,大数据是最基础的生产资料,人工智能、物联网都是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产业,大数据是这一轮产业变革的本质。
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关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创新性地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正在成为新的趋势。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局副主席王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2月8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再次强调了大数据的基础性作用,必将带动政府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这对大数据产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行业走向理性和稳健
从全球的产业环境和投资热度来看,中国还是大数据投资的重点区域。
总部在美国的Appannie公司CEO Bertrand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果从资本市场对大数据领域的投资来说,欧洲对该领域的技术投入比较少,而美国投资于数据或者是投资于技术是一个传统,像沃尔玛这样的公司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在做这样的事情。在数据方面,中国和美国走在最前面,在该领域的创业也是最热的。
在中关村的会场上,Talking Data创始人崔晓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网络安全法》出台也加速了行业洗牌。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这对成熟的公司没有影响,创业早期的公司融资和估值可能会受影响。与很多互联网行业一样,接下来资源、客户都会越来越向头部公司集中,行业也会越来越趋于理性。
“对于大数据服务企业来说,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看到实实在在可量化、可衡量的价值。这时候需要下硬工夫,而不是讲故事。”一位资深创业者总结近几年大数据行业生态的变化,大数据产业已经进入了“拼刺刀”时段。
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守彬表示,他们的投资主要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具体关注医疗大数据、消费大数据领域。
崔晓波表示,《网络安全法》出台后给行业划了一条红线,让企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对黑产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他认为,自己公司业务在商业化上比较保守,数据很多是面对群体的宏观分析应用,从来不做微观的应用。目前,Talking Data与相关立法部门在沟通,还与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了法律研究院,研究个人隐私的法律保护问题。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