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部分券商恢复融券交易 该不该引起警惕?证券

砍柴网 / 凤凰网 / 2016-03-24 11:02
从整体上分析,部分券商恢复融券交易,其心理层面影响远大于实际影响,但仍需适度提防部分别有用心的资金借题发挥。不过,鉴于目前A股市场的大环境,融券业务中短期内较难...

从整体上分析,部分券商恢复融券交易,其心理层面影响远大于实际影响,但仍需适度提防部分别有用心的资金借题发挥。不过,鉴于目前A股市场的大环境,融券业务中短期内较难具备大举发展的条件,其给市场带来的实质性冲击还是相对有限的。

近期,证金公司恢复5个期限品种的转融资业务,并下调各期限的对应费率,给予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提振影响。不过,在证金转融资业务逐渐恢复的影响下,虽然短期市场的两融余额略有回暖的迹象,但是转融资余额却继续处于弱势格局之中。截至目前,转融资余额仅录得111.14亿元,较去年1000余亿规模缩水不少。与此同时,市场融资融券规模也较去年高峰时的2.27万亿缩水过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证金转融资业务得以恢复之际,实际上部分券商也先后恢复了融券的业务。

其中,据券商中国的统计,西南证券、东方证券以及兴业证券等35家券商通道,在2月份出现了融券卖出的迹象。与此同时,就在近日,平安证券亦公告了自今年3月24日起恢复融券业务。但需要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部分如国信、国泰君安、华泰等大型券商仍未有恢复融券业务的公告。

部分券商先后恢复融券交易,无疑给近期的市场构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那么,面对这一消息,投资者该不该有所警惕呢?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A股市场同样经历了部分券商停止融券交易到部分券商逐渐恢复融券交易的过程。但是,就目前A股市场的环境来看,虽然融资融券整体发展规模较大,但融券业务占比整个融资融券业务的占比却是相当低。与此同时,还经常发生部分券商无法融到券,或交易规模相当受限等问题。

退一步来说,即使部分大型券商也恢复融券交易的业务,但鉴于以往融券交易的发展规模水平,其对市场的整体影响也不会很大,其融券交易余额尚且处于非常低的状态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部分券商先后恢复了融券交易,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是深刻影响着融券业务的发展状况。

其一、新规则修改之后,高频交易者的套利行为遭到了打击,提升了市场的稳定性。

事实上,经历了去年股灾风波之后,本已发展缓慢的融券业务再度遭到了打击。与此同时,根据去年8月初沪深交易所对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的修改,已经将融券操作的T+0模式更改为T+1的模式。由此一来,一方面降低了大资金大机构日内风险对冲的频率,限制了高频交易的风险以及回转交易的次数;另一方面则提升了部分高频交易者的交易成本,减少其在市场中的套利行为,其本质就是为了提升股市的稳定性,提升市场的交易平等性。

至此,在规则修改之后,融券业务对市场的冲击影响也已经大打折扣了。

其二、鉴于A股市场独特的市场环境,融券业务尚不具备大举发展的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若按照国外成熟市场的状况,其融券业务约占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的四分之一水平。但是,在国内市场,融券业务整体占比极低,且相较于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两融规模来说,其对市场的冲击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显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是我国两融交易结构发展失衡的真实写照。

由此可见,经历了前期股灾风波的冲击影响,中短期内融券业务较难具备大举发展的条件,其业务发展甚至可以沦为鸡肋,其对市场心理层面影响远大于实际影响。

其三、交易所强化对异常交易行为的监管与处罚,进一步打击部分资金借助融券业务恶意套利的行为。

实际上,回顾最近一段时期,交易所对异常交易行为的打击力度也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其对异常交易账户的处罚频率也较以往得到了显著地提升,这也利于清除部分恶意做空资金的生存土壤,让市场逐渐走向稳定化,同时也为日后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化扫除了障碍。

笔者认为,从整体上分析,部分券商恢复融券交易,其心理层面影响远大于实际影响,但仍需适度提防部分别有用心的资金借题发挥。不过,鉴于目前A股市场的大环境,融券业务中短期内较难具备大举发展的条件,其给市场带来的实质性冲击还是相对有限的。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