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系否认谋划百亿融资 万科停牌一个月怎么扛?产经

财新网 / 林金冰 / 2015-12-21 10:47
姚氏兄弟年中赴港买壳,账面浮盈过百亿港元,建造又一个融资“弹药库”;万科初定停牌一月,“宝能系”资金链能否扛住?

继万科管理层和新晋第一大股东“宝能系”公开对立之后,双方从股权暗战进入资本资源比拼的新阶段。万科周五(12月18日)午间在又一个涨停板中骤然停牌,“宝能系”资金链开始备受市场关注:这些高杠杆融得的收购资金,到底能不能扛住万科停牌期?“宝能系”手里到底有多少钱

万科A(000002.SZ)今日(12月20日)最新公告披露:计划于2016年1月18日之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信息,股票亦于此日之前复牌。这意味着,万科已定一个月停牌期。

有知情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宝能系”近期准备借道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金洋集团有限公司(01282.HK,下称中国金洋),以发行债券或股权质押形式,融资百亿港元。这一计划如果成行,对万科管理层一方显然不利。

1450604491482547_480_320

该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金洋曾向浦发银行新加坡分行,申请额度100多亿港元的股权质押贷款,后又转向上海银行国际业务部,但均未通过风控审查,遭到否决。

中国金洋官方人士对以上说法均予否认。该人士书面回应财新记者问询时表示:中国金洋并没有计划发债融资百亿,也没有向前述两家银行申请股权质押贷款。

一名接近中国金洋主要股东的消息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中国金洋原先计划融资百亿港元,形式可能是增发新股、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但后来增发新股这一选项被排除。

接近万科管理层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宝能系”这一香港资本平台,引起万科内部高度关注。万科方面担心“宝能系”筹资所得用于继续增持万科股份。

“宝能系”实际控制人之一姚建辉,年中顺利将香港主板公司中国金洋收入囊中,尔后派人全面接掌,借此平台施展财技,数度大手笔买入其他上市公司股份。

中国金洋,这家年初市值仅有六七亿港元的壳公司,在“宝能系”入主之后,市值冲上200亿港元水平。由此,“宝能系”账面浮盈过百亿港元。

中国金洋原是一家指纹识别技术公司,2009年7月成立于开曼群岛,次年12月登陆港交所主板,原名世达科技,“宝能系”入主之后一度欲更名为“宝能金科有限公司”,后决定更用现名中国金洋。

这家典型的壳公司,近来市值维持在200亿港元之上,但换手率长期在0.1%以下,低于港股市场平均水平。截至2015年9月底,中国金洋总资产8.86亿港元,净资产5.44亿港元。

 宝能系低价买壳

“宝能系”海外资本运作的第一步,是赴港买壳。

2015年4月14日,姚建辉实际控制的离岸公司——天马发展有限公司(Tinmark Development Limited,下称Tinmark),与中国金洋与签订新股认购协议,认购后者增发的新股。

一个月后,双方敲定认购细节,投资者数目也有增加。5月9日新签的认购协议显示:包括Tinmark在内的八名投资者,拟以每股0.18港元的价格,买下186亿余股新股,总价33.50亿港元。这186亿余股新股,相当于中国金洋此前总股本的6.4倍。交易完成后,总股本由29亿余股增至215亿余股。

0.18港元的认购价,相比前一交易日(5月8日)收盘价1.02港元,折价幅度高达82%。但考虑到交易消息4月14日披露之前,股价仍处于0.2-0.3港元的低位,再加上中国金洋业绩连年不振,2014年底营业额仅有7亿余港元,亏损近6亿港元,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认购价尚属公允。

中国金洋引进的八名投资者中,来自“宝能系”的三者构成一致行动人,分别为Tinmark、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前海人寿)、新德有限公司。此三者合计持股,占扩股后总股本的72.48%,触发要约收购。

这三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分别为姚建辉、姚振华、叶伟青。前两人是兄弟关系;叶伟青则是供职“宝能系”15年之久的得力干将,擅长财务工作,现任“宝能系”核心资本运作平台——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钜盛华)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前海人寿董事。钜盛华于7月9日股东大会授权叶伟青全权决定证券相关投资事宜,其中即含入股万科一事。

其他五名投资者,包括一名自然人方建富,以及四家离岸公司——实际控制人分别为陈木伟、Siri Manavutiveth、刘纯斌、陈志军。公开资料显示,方建富是深圳一名潮汕籍商人;Siri Manavutiveth曾任泰国正大集团资深执行副总裁。而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祖籍也是潮汕。

 姚氏兄弟获利丰厚

顺利买壳之后,姚氏兄弟火速更替人事,排兵布阵。

中国金洋新高层多从“宝能系”空降而来:姚建辉亲自担纲董事会主席兼CEO;黄炜出任执行董事——此人曾在工行深圳分行任职十年、现任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能集团)高级副总裁;李敏斌出任非执行董事——此人曾任宝能集团证券部经理,负责投资研究及证券管理业务。

据财新记者计算,“宝能系”一致行动人合计买入中国金洋的72.48%股份,耗资28.10亿港元。4月交易消息披露后,中国金洋股价经历一波上涨行情,短短一个月内便由0.2-0.3港元的水平,攀至1港元以上。进入12月,中国金洋收盘价区间为1.12-1.22港元,若以中间价1.17港元计,则“宝能系”此番投资增值已达5.5倍,账面浮盈超过150亿港元。

中国金洋一名主要股东透露,在稳定股价方面,持股19.59%的第二大股东前海人寿,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大股东中只有前海人寿算得上拥有实际业务的机构投资者,其他多是散户或散户控制的离岸公司。

“宝能系”入主,也为壳公司中国金洋注入“新故事”。此前,公司核心业务是指纹识别,而今情况大有不同:大股东兼具内地金融、房地产背景,扩股募资除了拓展原有业务,还将用于进军节能照明行业、投资内地金融机构。中国金洋曾表示,初步计划出资10亿港元,收购或注资一家内地保险或资管机构,但目前此事并无进展。

数名市场人士质疑,“宝能系”在中国金洋之上的资本运作,有违规之嫌。不过,熟知香港壳股市场的独立人士对财新记者分析道:壳公司被收购之后股价暴涨的例子,并不少见。在香港,买壳卖壳都属正常商业行为,买方看中的正是海外平台融资便利。目前从公开信息看,“宝能系”买壳操作并无异常。

港股市场再施财技

人财两备之后,姚建辉接连施展财技,入手其他公司股份。

按时间顺序展开,分别为:

10月8日,香港红酒销售公司——麦迪森酒业控股有限公司(08057.HK,下称麦迪森酒业)登陆港交所创业板,招股价0.75港元。姚建辉旗下Tinmark买入5.50%股份,耗资1650万港元。若以最新(12月18日)收盘价7.70港元计算,姚建辉此番投资账面浮盈1.53亿港元。

11月11日,中国金洋全资附属公司Giant Leap签订协议,拟以每股100美元的价格,认购美国指纹识别公司BIO-key的3万股优先股,总价300万美元(约合2325万港元)。据此,“宝能系”获得向BIO-key派驻一名董事的权利。同日签订的另一份协议,则是中国金洋旗下公司,向BIO-key的香港公司BIO-key HK出售一款指纹识别软件的特许权,作价1200万美元(约合9300万港元)。这一买一卖间,中国金洋获利近7000万港元。

12月14日,中国金洋另一家全资附属公司——香港宝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耗资近7000万港元,买入晶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08036.HK,下称晶芯科技控股)5.76%股份。同日,姚建辉亦通过Tinmark入手晶芯科技控股8.03%股份,耗资约为9670万港元。二者合计持股13.79%,耗资1.6亿余港元。晶芯科技控股现正计划从香港创业板转至主板上市。

细察可知,姚氏兄弟这一系列资本运作,是在“以小博大”:先以1650万港元打新股——麦迪森酒业,获利1.53亿港元;尔后迅速筹集1.6亿余港元,投向更佳标的——晶芯科技控股。

麦迪森酒业与晶芯科技控股都是典型小盘股,换手率长期在0.1%上下徘徊。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业绩逊于后者。截至2015年9月底的半年间,麦迪森酒业营业额仅约5700万港元,亏损近650万港元,期末净资产不过5000万港元。而晶芯科技控股这三个指标分别为:营业额5.56亿港元,净利润743万港元,期末净资产2.50亿港元。

一名市场观察人士称,“宝能系”初涉港股市场,投资风格与其投资A股市场十分相似,“攻城略地,出手狠准”。

半年内四度举牌万科,步步逼近收购红线,这一战役将低调扩张的“宝能系”推到聚光灯下。万科董事长王石在“野蛮人”大力叩门之后,坚决摆出不欢迎姿态,质疑“宝能系”收购资金来源,认定此桩敌意收购不利于万科长远发展。

12月以来,万科A股股价涨幅高达70%,14个交易日内就有5日涨停。12月18日万科紧急停牌,实为对付“宝能系”的缓兵之计。

“宝能系”分设金融、房地产两大板块,分别由现年45岁的姚振华及相差一岁的弟弟姚建辉掌管。姚振华2000年创立宝能集团并任董事长。姚建辉2006年起担任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这家公司控股的宝能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是“宝能系”地产板块核心平台,截至2014年底销售收入不过百亿元,无论体量还是品牌,均不及万科。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