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止损回升,5个月涨1900多亿:联发科回光返照还是其他证券

砍柴网 / 夸克点评 / 2017-11-03 14:11
Q3,联发科成功止损、回升。过去5个月,公司市值提升了1900多亿新台币。

Q3,联发科成功止损、回升。过去5个月,公司市值提升了1900多亿新台币。

老实说,今年年中,当台积电老将、前一任CEO蔡力行空降联发科担任联合CEO时,真有些担心他的跳槽成效。因为,那段时间,联发科非常被动,而行业变化持续加剧,竞品正处于势能上升周期。虽然我们并没有看衰联发科长期竞争力,但要想短期扭转局面,确实不易。

我们的判断可能有些悲观了。5个月过去,蔡力行与联发科其他管理层交出了一份止损、企稳、稳步向好的答卷。这家台湾地区IC设计龙头,有望在2018年-2019年重新恢复荣耀。

最新公布的2017Q3季报显示,当季营收攀高至636.51亿(新台币,下同),季增9.6%;毛利率攀高至36.4%,税后净利50.61亿,季增129%,EPS3.26元。当然同比数据实在不够美好。不过,夸克点评认为,此刻,环比数据更能反映这家公司的变化。

受益于此,我们看到,昨一交易日,联发科股价一度逾越350元新台币。今日虽有微幅回调,已再度创下两年来新高。事实上,自2015年5月下探到近10年来最低价后,联发科股价涨幅至今已达53%。若只算今年年中管理层更迭至今5个月,它的股价其实已大涨59%,市值提升了1900多亿。

资本市场表现,未必直接反映当下的数据与财务面,更多是反映一个公司未来的预期,也就是持续向好的变化,它更多体现信心重建、重新定义、战略明晰度上,当然也有具体人事的认同。

当然,这里仍须分析一下Q3季报背后的真实逻辑。同时也希望看到一些行业启示。

索性直接总结吧。夸克点评认为,联发科Q3季报与股价表现,一方面与行业部分向好变化有关,另一方面则出于关键人事、组织调整之后,公司在产品策略、技术、运营、执行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观。

一、财报受益于行业部分向好变化,同时也映衬出联发科产品的底气。

财报表示,营收环比提升,主要是受益于部分消费电子季节性需求提升;而毛利率攀高,则出于有利的产品组合。

我们认为,官方表态反映了过去一季实情。无论智能机还是平板及其他多样的消电,整体出货明显增加。这与去年底今年初部分企业预期有所反差。记得很清楚,2016年Q4,包括华为、小米在内,对2017年都有些不太乐观。而实际上,2017年以来,尤其是Q3,多家企业出货都大幅回升。其中,小米手机9月出货超过1000万部,10月再度创下超1000万部新纪录。

这整体趋势,使得前几季被动的联发科开始企稳。蔡力行说,Q3,智能机与平板电脑移动平台营收比重约为35%至40%。其中,整合Cat.7新一代技术的智能手机处理器xli P23,当季也已出货。

但是,相对营收环比增加,我们更关注毛利恢复。它更能反映真实体质。我们看到,联发科的成长型产品,包括物联网、电源管理、ASIC等,营收占比已达27%-32%。

从这点看,继续说“联发科是一家手机处理器企业”,已经不太合适。在我们看来,这种表述没有反映出联发科真实的产品、技术竞争力。

整体来说,虽然手机芯片业务同比增长不太美好,但我们要看到联发科产品组合具有相当的抗风险能力。

二、业绩提升与股价飙升背后,反映出关键人事调整、组织结构变化以及稳健、聚焦的运营上。

相比财报数据,我们更看重人事调整以及随后的种种策略变革。这也是我们一开始比较担忧的部分。

因为,这不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局面。它一定是整个体系的变革。我们的担心面在于,蔡力行过去之后,能否与联发科老的团队搭配好,是否敢于做出一些快速决断,传递信心。

这一部分,我们要多点笔墨,绕一绕了。老实说,过去一年多,作为外人,我们能隐隐感受联发科的一些失误与决策、失焦有关。比如:

1、大陆运营商明明很早就有产品技术路线的变化,但去年联发科的响应明显没有跟上,这虽然不是直接导致失去关键客户订单的唯一原因,但足以证明,团队对大陆市场的聚焦不够,营销体系缺乏紧密跟踪与敏感度。

我不知道是否跟挖角来的前高通人马,担任营销负责人有关。反正作为行业观察者,过去一年对他到来几乎没有明晰的感受。

2、当高通开始冲刺骁龙835并且开始在改头换面重新大推中低端系列时,联发科响应显得非常仓促。这至少说明此前技术与产品缺乏更深远的谋划,这甚至涉及到价值观部分。

因为,过去两年多,我们看到联发科太过强调“高端”与“低端”,这种思路虽然一度有助于联发科提升品牌与技术影响力,但明显不是完全站在客户与用户真正的应用体验立场来制定策略,而是人为区隔着技术、价格、应用体验。

3、关键产品冲刺中,弱化了品控。而10纳米产品延宕,虽有foundry一方原因,仍反映出联发科上任管理层在这层面的疏忽。

要知道,在夸克点评看来,联发科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崛起,是一场基于“品质+效率”的“性价比”策略的胜利。没有品质的效率,不过一场山寨化运动;而没有效率的品质,不过是一场自嗨。我们认为,联发科虽然有冲刺高端的必要,但若失去以往基于“品质+效率”的性价比优势,为了单一的取向比如高端或价格,而不是为了追求综合体验而锻造技术与方案,强化生态布局,那是舍本逐末。

还有很多观感。尤其是联发科对于大陆市场的重视程度,它不仅体现在产业合作、隐秘的政经关系上,更有它在本地的形象塑造、品牌传播上。联发科整体形象,似乎仍有些单薄。

我们不是来复盘找茬、为新的管理层做什么文章——我只是跟蔡明介说过几句话,2008年跟蔡力行只是换过名片,并没有深入交流过。提到这些,是想看到,Q3业绩变化背后,到底传递了什么信心与明晰的策略。

我们没有跟官方沟通过,只是罗列一下过去5个月的几点观感。

比如,一上任,蔡力行就明显将董事长蔡明介的趋势判断进一步细化,强调公司要走出被动,以产品规划时程看,需要一年半至两年时间。这不是低姿态,而是承认差距与被动的基本面。要知道,手机处理器主业,错失一代关键产品,要想重获终端厂家认同与合作,几乎要等待一个摩尔定律周期。因为这里面不仅涉及技术与产品层面,更有信任与产业链协同。

应该说,在蔡明介指引下,蔡力行等人给出了一种明晰的策略。那就是:

1、业务层面,既要扎实立足手机领域,又要结合多元产品线,顺应5G、物联网、AI、VR等多重概念趋势,锻造新的产品与方案,通达更为辽阔的市场。

这是兼顾眼前而又面向未来的基本立场。我们看到,Q3,整合Cat.7的芯片,也即XILP23,已小量出货,Q2有望快速爬坡放量。而4G入门级方案MT6739,Q4也将小量出货。2018年Q1,它还将推出整合视觉处理单元(VPU)的P系列新平台,可运行AI,支持人脸辨识、AR及VR等功能,几乎是市场热门功能与概念的集大成。

这种动向显示出,新的决策与管理团队正通过稳健的主业升级策略,对外传递信心,稳定军心。而具体成效,应该会体现在2018年的市占与毛利上。

至于成长型产品,蔡力行说,Q4虽会步入传统淡季,整体表现应会优于季节性水准,全年增幅可超过30%。夸克点评认为,这应该也是资本市场更愿意看到的动向。因为,它更喜欢看到一种预期,看到硝烟弥漫中浮现的战机。联发科成长型产品已经占比大约30%,足以给予市场信心。

这让我们看到了,联发科整体运营中,稳健而不失未来的特征。如此,我们也相信,就像蔡力行说的,Q4营收即使同比下降7%,只增长1%,综合毛利应该会有平衡,有望攀升至34.5%-37.5%。

这里面有新的管理层对规模与利润、长期与短期、主业与未来的平衡。

2、着眼全球,而又聚焦中国大陆的未来。

这里需要提及两大关键事件。

一件发生在今日。联发科宣布,公司已成为第一家支持 Google 旗下 GMS Express 计划的芯片合作伙伴。所谓GMS Express 计划,目的在于为移动设备制造商提供预先通过认证的 安卓软件解决方案,包括 GoogleTM 移动服务和 Google 兼容性测试套件的认证等。

等于说,联发科能为伙伴提供预先测试、预先认证且完全兼容的软件与移动服务。这将不仅可协助设备商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将产品推入市场,还能提供一致且优质的经验。联发科强调,借助它,客户与Google兼容性验证的流程,可从过往耗时3 个月缩短至 4 周,同时可高频更新修正档,降低设备被入侵风险。

手机几乎已被视为“快速消费品”。这一变革周期,拥有效率,足以决定未来的竞争话语。

能获得谷歌信任,成为第一家伙伴,建立在联发科多年的产业积累基础上。而它也能为联发科重获全球市场客户信任奠定基础。事实上,过去几个月,几十家品牌厂商已加入其中。

另一件,Q3财报会已披露。近日,联发科与华为已率先在北京怀柔5G测试外场完成eMBB(连续广覆盖场景)与UDN(低频热点高容量场景)下的新空口IODT(互操作性开发测试),为2020年做好准备。

蔡力行说,公司将在研发上持续投资5G关键技术。因为,这对联发科是一个跨平台机会,应用比4G更广,从手机、物联网、到汽车都有机会。

要知道,相比强大的高通,联发科确实缺乏这部分支撑。与华为合作,能让它获得部分端到端的服务能力。

而在夸克点评看来,这也是聚焦未来、聚焦核心市场的举动。因为,物联网、AI、AR以及诸多前沿服务,若要真正大规模普及,一定建立在更为强大的ICT基础设施上。5G一定是未来更多技术、方案、应用场景的支撑。

而中国大陆,由于人口基数、大数据、多元生态、产业结构、辽阔的市场纵深,当然还有日益生动、强大的经济实力、统一的巨型市场特征,已被视为未来全球物联网时代最具竞争力的区域。联发科的举动,是为战略转型、为未来愿景而战。我要说,一个漠视中国大陆市场的联发科,不会有太大的未来。

联发科的举动,同样有助于它的市值管理。投资人固然希望看到联发科主业稳健,但更愿意看到新业务持续落地的现实。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联发科,才有更多投资价值。

夸克点评认为,以上两点,应该是联发科Q3季报与资本市场出色表现的核心。

是的,有些事,即便是同样的方法与策略,换做不同的人来做,它对外传递的信任、引发的认同感,会有差异。这属于领导力的问题。

老实说,在蔡明介支持下,蔡力行与他的搭档们的决策,我们并不觉得多么神奇。但是,过去多年,他的积累,尤其是在台积电的职业经历、台湾地区中华电信董事长经历,足以让外界对联发科未来融合的愿景、策略的稳定、产品工艺制程以及与Foundry们之间的高度协同,产生更多期望与信心。

我们确实看到的前沿产品持续小量出货,相信背后有他跟团队针对诸多制造端的紧密沟通。事实上,蔡力行上任不久,联发科在制造端的选择就有明显扩充。这里面不仅是合作阵营扩大,更有技术路线、良品率、产能调配以及成本差异,这种综合的产业经验,不是纯粹的IC设计人士所能具备的。

而且,要看到,随着摩尔定律的终极演进,未来制造端的创新压力会日益加大,如果不能及时、精准的把握合作伙伴动向,洞察未来,它隐含的危机,比失去移动终端部分订单都更为深重。

从以上几点来说,联发科Q3季报里,虽然同比数据不太好看,Q4到明年下半年,都可能要持续承受部分压力,但是,夸克点评仍然认为,这家公司并没有失去核心的竞争力。

有人只喜欢看财务面,认为同比下降,会带来财务压力。其实,若你审视它的财报,这家公司财务面没有真正的压力。它的现金及等价物还有1000多亿。毛利率虽然还没有完全恢复,但仍是少数几家真正规模化赚钱的IC设计企业。而且,它的每年研发投入也是绝大部分同行无法匹敌的。而多元、丰富的产品线布局,也让它继续扮演着仅次于高通的独立的核心玩家。

我想说,联发科此前两年虽有策略问题,但它未来一年扭转被动面,应该比较乐观。

其实,我们还看到了更多。尤其是最新一项人事调整。Q3季报发布同时,联发科宣布,谢清江将卸下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一职,原COO陈冠州将升任总经理,直接向联合CEO蔡力行汇报,12月1日起生效。联发科官方表示,谢清江未来将聚焦在集团办公室总经理业务。

这里面应该有对过去几年尤其过去两年被动局面的反思与交代。但我并不认为陈冠州出线属于意外,“享受”了上任下课的红利。

应该说谢清江有责任,但整体应该还是联发科整个体系的问题。我这里不像过度猜测内部权力博弈,这很容易忽视蔡明介多年来联发科人才梯队的培育。

其实,陈冠州出线一点都不偶然。事实上,联发科成立第一年,陈冠州就担任要职。他曾负责DVD、蓝光播放器等部门,是当年两大领域跃升为全球市占龙头的核心人物;2012年他开始负责家庭娱乐,领军智能电视,获得全球市占第二。此外,过去几年,他还着力推进了联发科跨平台方案的研发。

2015年底,蔡明介力荐他从副总经理担任联合CO(与朱尚祖搭帮),已进入未来总经理接班人选之列。陈为人低调,担任联合COO时期,主要负责后段晶圆及封测。今年年中,朱尚祖离职后,陈单独扛下承担了COO重任,同时兼负数字家庭、手机。应该说,在联发科体系里,他是岗位履历最丰富的一个。

在我看来,陈冠州出线,能在未来决策、管理、趋势、执行层面辅助蔡明介、蔡力行等人,一方面可以借助晶圆后段制程经验,更直接地配合、支持蔡力行;另一方面,他在前代主力产品与数字家庭业务层面的经验,尤其是跨平台的业务经验,有望为联发科迎接物联网、AI、VR等多元技术与商业化形态的挑战,奠定部分基础。

就是说,陈冠州出线不是偶然,而是产业趋势与风口的体现。

最后,说到产业启示,我这里不重复上面的脉络。而想引用联发科创始人蔡明介几年前那本畅销书《竞争力的探求:IC设计高科技产业实战策略与观察》部分内容。

他在书接近结尾的章节,明确地提到企业扩张失败的5大原因,我个人觉得,它既能映衬过往两年联发科的部分策略,也能让我们看到这家公司的未来:

一、战争最忌讳的是踩到别人最强、防守最严密的地方。

人家已经做好准备,机枪架好,战壕挖好,就等你冲上去,“”来一个杀一个”。他认为面对这种,应该采用英国战略学家李德哈特的“间接路线”,即“迂回战术”。这也是《孙子兵法》“谋攻篇”里的精髓。

二、过度高估新领域里利润总和。而实际的利润不但受竞争主体多少影响,更与产业结构有关。

三、盲目估算搭售或捆绑策略的经济效益。

以为所有一站式服务都有神奇,忽视了客户、用户真正的需求。而且,盲目扩充新的产品,会陷入策略失焦。

四、忽视产业环境的变化,忽视新的竞争者。

蔡明介强调,不但要从自己的的角度看别人,更要学会从别人的立场看自己。

五、产品愈做愈好时,一心追求高价。

我们觉得,至少在上述第一、四、五方面,能够隐约看到过去两年联发科程度不同的波折。

譬如我们对它有一段过度区隔高中低端路线,一直有些不解。夸克点评上面已经提到,它应该以客户、用户的需求为中心,打破过往的人为区隔,包括技术区隔、价格区隔、体验区隔,创造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方案。某些方案,我建议它学习一下小米的产品策略。很多人一直嘲笑小米的性价比策略,而没有看到这个企业在最广阔的用户群中,有着最坚实的追随部分。

我们始终坚持,以品质、效率为基础的“性价比”,是商业社会从来都不会失去的基本诉求。联发科当初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崛起,就是这个行业“品质+效率+性能+价格”的胜利。多年过去,我认为,至少2015年至2016年,它平衡得不够出色。这里面涉及到产品的价值观问题。

蔡明介是一个危机感非常强烈的人。我跟他唯一一次见面,是在多年前上海澜起科技核心论文宣讲会上,他坐在后面一排。有限的几句交流中,他表扬了大陆的华为,说任正非的文章,他曾组织公司高管认真学习过。我想,联发科的崛起,虽然顺应了产业趋势,但是有这样一个洞察力与危机感的创始人,再加上一支重新选定的专业团队,在清晰的战略支撑下,未来一年,这家中国台湾企业仍有它重新恢复荣耀的基础。

所以,Q3止损回升,5个月市值大增1900多亿,不像是回光返照,而是内在体质与商业自信的变化。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