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共享单车行业混战今年会到终局产经

砍柴网 / 澎湃新闻网 / 2017-01-20 11:23
2015年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张巳丁,没有去考古队,也没有去博物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跟着朋友一起创业,做了一家叫做ofo的共享单车公司。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的热...

2015年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张巳丁,没有去考古队,也没有去博物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跟着朋友一起创业,做了一家叫做ofo的共享单车公司。

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的热潮涌起,这群来自北大的大学生创业者,从校园出发,仅一年时间,已经进入了超过200所高校和33座城市的街头,并且开始向硅谷、伦敦以及新加坡进军。

“我们现在每天都进入一个新的城市,在春节后,我们计划进入100个城市。”近日,在2017GIF大会现场,ofo共享单车的联合创始人张巳丁接受了澎湃新闻专访,他认为共享单车领域是少数诞生时间并不长,却已经产生了激烈竞争的行业,现在正处于混战阶段。而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数量。

目前,ofo的平台上连接着80万辆共享单车,每天超过1000万的用户,提供近1亿次的出行服务。每天近200万订单在ofo的平台上产生。

张巳丁提到,在ofo提出进入城市后的几个月时间内,经历了很多次黑客攻击平台,也正是那段时间,几位年轻的联合创始人才真正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

张巳丁认为,混战并不会永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共享单车领域的决胜终局将会发生在2017年的年底。到那个时候,这个行业将出现二八分化,第一名的企业最终占领绝对的市场份额,并且会有企业迅速消失。

张巳丁

下为张巳丁和澎湃新闻的对话实录:

“还没有跟谁合并的想法”

澎湃新闻:共享单车领域出现了很多实力相当,理念接近的共享单车公司,你们的优势是什么?

张巳丁:ofo不同于其他的企业,我们强调共享单车不是生产单车,而是连接全世界的所有单车。我们做连接很有意义,我们说需要连接更多自行车的生产商和自行车的品牌商,我们希望联合传统行业的力量。传统的自行车的生产和制造,实际上他们的低端出货量一直以来就是那么多,高端销量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是我相信随着共享单车整个新领域的出现,整个行业,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因为共享单车,实际上并不是说对自行车没有任何的要求,它的要求是非常多的。它的智能性决定了它的材料,它的设计感又对外观有要求。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要联合更多的自行车制造商,这也是基于人们有不同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开放的心态和别人合作。这并不是说,我们自己一家大包大揽都能干完,因为需求是无穷无尽的,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开放比封闭更要重要。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竞争对手?如何看待更多共享单车企业的出现?未来会像滴滴与快滴一样出现合并么?

张巳丁:在目前这个领域里,我们自己的判断一定是合作大于竞争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说ofo要做一个自行车连接的平台。

实际上自行车的需求有很多种,这也决定为什么很多自行车除了普通的代步,还有山地车、公路车,实际上是因为需求本身的不同。我觉得对于用户来说,在短途出行中,他们需要的是一辆更好骑更舒适的自行车。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制造商和不同的品牌商,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经验,所以我们会选择这些传统行业里有经验的制造商和生产者,我们要和他们一起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推动行业的进步。

关于合并这件事,实际上目前没有任何相关的想法,应该不会合并。

“网格化管理”

澎湃新闻:在城市中,人们的出行需求多样化,保证每一个用户能很快做到找到他们需要的单车,如何做到运营的高效?

张巳丁:所有的共享单车都会涉及线下运营,因为自行车不像汽车一样,可能有司机可以开着汽车跑,自行车本身是不能动的,所以必然一定程度上借助人力的调运,才能让自行车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好。这里面实际上有两点很重要,一点就是数据线下和线上,整个效率一定要通过数据的同步和共享整合来实现,除了我们用户端的APP,我们线下运营人员单独有一个Work端APP,在这个Work端APP上每一个运营人员是有很多自己负责区域的相关数据的。

在整个运营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随意调动,或者说单纯哪里有人,就把车调到哪里,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精细化的过程。简单理解,我们把运营区域划分成网格,每个网格里固定一个运营人员,他会对这个固定区域所属的车辆负责。在这些固定的区域,我们会根据目前平台积累的数据,进一步筛选出需求密集产生的点。这个之前我们也提到过,这个点叫虚拟停车桩,也就是在这个点上,需求大量产生,很多人在这个点都有使用自行车的需求,我们就在这里设立一个虚拟停车桩,作为车辆调度的参考点。不像传统的公共自行车,传统公共自行车有桩,但是问题就在于很受限,一个停车桩上容纳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

而虚拟停车桩的好处在于,它虽然没有桩,但在地图上可以根据数据分析得到,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大数据,更好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能够用到车。另外一点,在于自行车的管理和维护,很难说一辆车自行车生产和制造出来之后,就扔在城市里没人管。我觉得这个过程,基本是不可能的,所有的自行车都需要管理和维护。

ofo共享单车定价为1元/1小时,保证金99元。 东方IC资料

澎湃新闻:共享单车领域运营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如何?

张巳丁: 现在对于我们这个平台来说,它现在已经给1000万用户跑了1亿条出行的数据,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积累,我们需要不断地观察用户使用的需求,因为这个需求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固定的,是短途结果的需求。

所以在这个需求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虚拟停车桩也好,通过其他的技术也好,我们希望实现,在调度车的时候,我明确告诉你往这个方向上调度更合理,在下一个小时,可能下一个分钟,这里就会产生50个要用车的需求,所以调度到这里是更科学、更合理的,而不是说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成本来讲其实并不多,我们现在最主要成本,还是车本身。

“不急着接入滴滴”

澎湃新闻:去年9月ofo宣布获得了来自滴滴出行的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这是你们获得的第四笔融资,当时很多人猜测滴滴会开放共享单车端口连接ofo,现在合作进展如何?

张巳丁:跟滴滴合作,目前最大规模的合作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在12月底,我们一起搞了一次跨界的营销,那时候我们看了一下数据,整体效果非常好,很好拉动了我们自己的用户,也拉动我们自己订单的增长,对滴滴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一次导流,对他们的用户来说,有更多的用户开始选择用滴滴,用滴滴的快车。我们觉得接下来在品牌营销上,还会有更多的合作。

另外今年我们会考虑在产品和服务上,因为最开始,我们自己的车毕竟也少,而且共享单车本身刚刚兴起,其实在很多方面还需要不完的完善,所以可能在今年和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希望在产品和服务上,会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

至于滴滴连接ofo端口,这个我觉得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并不是着急接上去。一方面其实共享单车本身还很新,其实在这个社会上,好多人都不知道有共享单车。好多人都觉得,这自行车是不是就是政府搞的公共自行车。所以对它的认知,还没有到那么广泛的阶段。

另外一方面,整个共享单车发展,我之前说这个数据很重要,现在数据积累还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对数据的分析还很有限。所以很可能如果我们过于着急的介入,给用户反而造成了不好的体验,用户在APP上找不到车,或者无车可用。所以我们觉得需要找到一个更好的时机和时间节点。

“行业混战今年会到终局”

澎湃新闻:共享单车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出现后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就已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你在刚刚的演讲中提到,在2017年底将有终极对决,这一年将会发生什么?

张巳丁:这其实涉及到一个对整个战争形态的判断,我自己的想法可能有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刚才说的实际上让用户更多能见到车,并且能使用到车。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所有的共享单车,可能都刚刚开始。只不过我们跑的比较早而已,可能部分用户已经对于我们建立了认知。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扩大用户规模的过程,不断让用户一出地铁,或者一下公交马上能看到车。

所以在这么一个阶段里,数量就很重要。不仅数量重要,投的数量足够多,同时你还要让每个用户需要的时候,要看到它,这两点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在这时候,谁的数量多,谁能够优先被用户找到谁就胜,这是第一阶段的判断。

第二个阶段,实际上就涉及到对产品本身更深层次的考虑,一方面那时候可能赤橙黄绿青蓝紫,市面上所有的车都出现了,这样的话更多的用户就会去选择,我到底骑哪个颜色的车?不骑哪个颜色的车?那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用户是很实在的,他肯定会选择好骑、轻便,骑起来足够舒适的车。

这就涉及到从各个方向上对用户的理解,所以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理解不同地区不同人的需求,虽然自行车大同小异,实际上这里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工艺和不同的点,所以在这里面我们需要更多考虑产品本身,这是第二阶段的内容。

到了第三阶段,这时候基本上市面上共享单车可能只剩下那么几家了,这时候需要看谁的产品经得住考验。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后期的维修和管理就非常重要。其实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第一个阶段必须把数量直接往上铺,不在乎后面两点,也不是说第二阶段必须注重产品,不在乎数量,不在乎后期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这三者都得兼顾,只不过每一个阶段有一个不同的侧重点。

刚才说2017年我们觉得会到终局,实际上这个终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排名,并且是每个对号入座,而是基本上会形成一个二八的原则,在头部的优势会更加明显,后进入的人,可能会有很大的劣势,这是我的一个判断。

目前,ofo的平台上连接着80万辆共享单车,每天超过1000万的用户,提供近1亿次的出行服务。 东方IC资料

共享单车出海

澎湃新闻:在共享单车领域,一直强调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可是我们也看到不少企业已经出海,拓展海外市场与国内发展有哪些不同?

张巳丁:其实区别还蛮大的,目前我们看到的情况,整个产品可能都会有区别,一个是国际的用户对自行车的需求跟国内用户需求,整个自行车的使用体验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块我们整个生产制造就要调整,就要按照国外尤其欧美人的标准,来调整适合他们的自行车。

另外一点,在于实际上国内对于自行车的管理,相对来说,还没有一个非常有规范化的机制,但是在国外,土地是私有的,自行车是不能随便乱停的,而且还有很多法律的问题。在国外像美国,那么多州,每个州都有不同的法律。

所以如果更好能跟当地的政府包括当地的学校或者社区形成一个很好的管理方案和机制,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探索。国外的APP,可能相对来说更为简洁,有一些功能其实是很突出的,但是国内的APP更为综合,这需要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产品和APP本身有调整。所以我们海外版的APP和国内版的APP是不一样的。

澎湃新闻:在演讲中提到ofo现在占了供应链的40%,为什么会选择在供应链上重点布局?

张巳丁:在数量上,在第一阶段有更多的考虑,就在于因为在这个阶段,如果你没有数量上的优势,那用户根本对你建立不起认知,可能用户放眼望去,这里面都没有黄色的自行车,那有什么颜色的车,他自然就骑走了。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抢占用户认知,我们必须要扩大自己的产能。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在供应链上有一些相应的布局和调整。

从第二方面来说,实际上当整个竞争进入到更深入的阶段,各家产品可能更趋同了,这时候更多就是产品的体验,会一点点的体现出来。如果你在产品方向上有优势,会促使你更好的获取用户。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一方面整个自行车,你要确保在数量上你能跟得上,因为很可能一旦你供应链跟不上,还没有到下一阶段,你看不到明天就死了。另一方面,你要保证在上跟得上,因为整个产品要不断迭代,不能保持原有的思维,觉得这个竞争会一直以数量不断的投放以这样的形态竞争下去,科技还是很重要的,所以科技更新也会同时跟进。

【来源:澎湃新闻网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