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层保荐江湖大揭秘:申万宏源居首,中信建投排第二,中小券商是主流

产经
2020
05/25
22:12
读懂财经
分享
评论

来源 / 读懂财经

一个人的命运呐,既要靠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眼下,无疑是中小券商改变命运的好时机。由于大券商们的不重视,精选层公开发行成为中小券商主战场。

目前,“三中一华”在手的精选层项目数量占比不到12%,还不如申万宏源一家。得益于过去几年一直深耕新三板市场,申万宏源抓住了逆袭的机会。

不仅是申万宏源,包括开源证券、天风证券等中小券商,目前在手的精选层企业数量同样不少。

对于中小券商们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盛宴。当然,能否抓住机会逆袭,还要看中小券商们自己是否给力。

毕竟,精选层公开发行,更考验券商的“定价、承销”能力。

/ 01 /

中小券商主战场

“我认为,包括我们在内的其他的中小型券商,IPO市场基本没戏了。”某位投行负责人曾对读懂君这样表示。

那时,科创板火热,但大部分中小券商只能眼馋;甚至连A股传统板块的IPO项目,也接触甚少。肥肉可口,却到不了中小券商的碗中。也难怪,这位投行负责人如此悲观。

不过,精选层的出现,似乎为广大中小券商们带来一丝曙光。眼下,精选层正成为中小券商主战场。

Choice数据显示,目前共有132家新三板企业进入精选层辅导或通过股东大会审议阶段。132家企业的保荐队伍中,出现了51家券商的身影,“雨露均沾”。

在精选层,“三中一华”等传统豪强可谓“失势”:“三中一华”4家券商在手项目总共只有15个,占比不到12%。要知道,在科创板初期,四家券商项目数量占比超过40%。

具体来看,4家超级大券商中,只有中信建投手握11个项目,排名第二。中信证券目前只有3个项目在手,华泰联合更是只有1个项目,中金还没有公司进入辅导阶段。

“三中一华”的空缺,被中小券商填补。从手中项目储备数量来看,中小券商实现了逆袭,比如申万宏源。

截至目前,申万宏源在手的精选层项目达到18个,总数要超过“三中一华”。而科创板开板至今,申万宏源只完成了安集科技的上市工作。

另外,安信证券、中泰证券、开源证券3家券商的项目数量分别是6家、5家、5家,排名3—5位。过去一年,这三家券商在A股IPO市场同样鲜有建树。

毫不夸张的说,精选层就是中小券商们的主战场。

/ 02 /

大券商观望,小券商捡漏

为什么同样是IPO,市场格局差异巨大?这是因为,大券商们太保守。

“工作量不少,收益却不多,保荐责任一点也不小”。面对读懂君的提问,某大型投行的保代这样说道。

都是公开发行,精选层与A股并无太大差异。同样要先开始辅导,然后报材料,接着过发审会、路演、定价……

流程没有太大差异,工作时间也很相近。一个精选层项目可能需要花费半年时间,一个科创板项目可能也只要半年时间。

投行保代们是金领,讲究投入产出比。虽然工作时间、强度类似,但精选层项目的收益要少很多。

券商保荐IPO项目,主要根据募资金额提取相应的比例。科创板开板以来,融资额中位数为6.46亿元;目前已经报材料的精选层公司,预计融资额中位数为2.53亿元。

同样提8个点,单个科创板企业项目可以创收5168万元,而精选层项目只有2024万元。即便精选层提10个点,也就2530万元,只有科创板一半。换成是你,你会怎么选?

“我们原来的督导券商对我们不够重视,加上原来的项目负责人跳槽了,我们就把辅导工作交给了这位‘项目负责人’的新工作单位”。一家与大型投行分手,转而投身小券商怀抱的公司相关人士对读懂君表示。

虽然中信建投看似“反常”,但实际上其承接的项目总体规模并不小,11家公司市值中位数达到11亿元。

更重要的是,中信建投在过去几年一直深耕新三板市场。对于一些重点项目,他们知根知底。正所谓“熟悉,才敢接”。

由于精选层是保荐制,未来要承担的责任可不小。一旦保荐项目出现问题,或许要影响整个公司的保荐业务。对于A股项目不少的大券商来说,这可受不了。

“我们部门也想多做一些项目,但得取决于投行的态度,投行各部门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某大型券商新三板部门相关人士对读懂君表示。“后续是否发力,还得看精选层的发展情况。”

/ 03 /

把握好逆袭的机会吧,中小券商们

对于中小券商们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盛宴。当然,能否抓住机会逆袭,还要看中小券商们自己是否给力。

“不是说通过审核就完事了”,某位大型投行相关人士对读懂君表示,“定价、承销才是关键。”

A股由于新股拥有巨大的财富效应,不需要任何发行能力,通过抽签就能完成巨额配售,但新三板显然不行。

目前,新三板准精选层企业,发行底价对应的市盈率只有13.28倍。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一个更加市场化的市场,这里更接近海外成熟市场。

正如海外成熟的注册制市场,比如美国、香港都是由律师来写材料,券商负责估值、销售。估值定价要研究能力,销售能力反映服务大机构客户的能力,两者将决定成败。但这两项能力,大部分中小型券商都不具备。

一方面,绝大部分证券公司靠牌照就能存活。证券公司60%-70%的收入来自经纪业务,也就是佣金和手续费。二级市场繁荣火爆,大家躺着就能挣钱;二级市场歇菜,大家就勒紧裤腰带,日子也就那么过了。

另一方面,在头部券商的虹吸效应下,中小券商也很难打造出自己的“金牌团队”。正所谓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但立足长远,中小券商们在精选层,必须要靠自身的能力去挣钱。毕竟,精选层公开发行的难度可不亚于A股,甚至要高于A股。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中小券商们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肥肉”虽然已经触手可及,但最终能否享受到,还得取决于实力。把握好机会吧中小券商们,逆袭的机会可不多见。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申万宏源 中信建投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