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拿到17亿美元投资的保险科技,是风口还是噱头?产经

砍柴网 / 洛桑 / 2017-08-11 16:12
P2P、消费金融等一轮轮风口之后,业内不少人将保险科技,视为最新即将爆发的风口。

P2P、消费金融等一轮轮风口之后,业内不少人将保险科技,视为最新即将爆发的风口。

一边是风口上的盛宠,一边又是能否落地的质疑。

保险科技同样面临诸多问题,核心数据迟迟未放开,落地应用不够;传统保险机构忙着跑马圈地,对于尚未爆发能量的科技,反应平平。

科技的崛起之路,总是相伴着鲜花和口水,这条路从未平坦无阻。

但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01 新的风口

人们一直在期待科技的魔力,推动这个已发展数千年的古老行当——保险。

背后的逻辑,也极为简单,因为保险是金融中最多金、且关系最错综复杂的行业,科技一旦撬动,将搅动金融风云。

科技对于保险的野心,一直昭然若揭。巨头都嗅探到风口,早早入场。

早在2013年,阿里、腾讯、中国平安联合成立众安保险,拿下第一家互联网保险牌照。

“未来保险要从主要依赖销售,转向依赖从头到尾的动态大数据风控”,在2016年保险发展年会上,马云甚至断言了销售主导保险命运的终结。

京东不遑多让,今年6月,京东和阳光产险联合成立“智能保险实验室”,试图通过模型算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杀入车险市场。

资本入场就如润滑剂,让行业行进的齿轮进一步加速。

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全球保险科技初创公司交易173笔融资16.9亿美元,同比上升42%。

到底什么是保险科技?

据《中国保险科技发展白皮书2017》介绍,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车联网、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基因检测、可穿戴设备等10项技术可与保险行业深度结合。

也就是说,只要能对产品设计、定价、销售、理赔等保险链条产生影响的,都可以算作保险科技。

去年,保险界最火的词还是“场景险”。

在场景中嵌入保险,比如,航班的延误险、淘宝的退运费险、共享单车的人身安全险等等。

但这点撬动远远不足。据保监会数据显示,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由2015年的9.2%降至2016年的7.6%。

“场景险并没有很好改变保险业发展,所以互联网保险企业想结合科技寻求突破。”大象保险CEO杨喆向一本财经介绍。

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的从业者,也看到了“金融科技”的火热。

2016年,被负面缠身的行业拖累,P2P网贷等标签变得污名化,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借助“金融科技”,成功转型。

陷入场景险中突围无力的互联网保险,也试图换一个性感的标签,再战江湖。

于是,保险科技乘风而上,成为风口下的宠儿。

 02 虚火过旺

那风口下的保险科技,落地实践究竟如何?

“保险科技就是提升行业运作效率的工具”,小雨伞保险董事长徐瀚总结称。

天眼互联创始人杨齐几乎也抱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保险科技归根结底,还是运用数据技术,优化成本和效率。

大部分从业者认为,科技对保险产生的第一影响,就是提高效率。

信诚人寿保险副总经理李海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传统投保环节,一般需要5天,而电子投保只需30分钟。

“通过打包模块进行业务流程改造,人力成本可降为过去的四分之一”,李海称,这就是比较直观的感受。

尽管开始了缓慢的落地,但谈论保险科技蕴含颠覆的力量,还为时过早。

“目前而言,保险科技更多只是一种概念。”杨喆表示,在国内,保险科技还远谈不上颠覆和重塑。

比如大数据。

现在大数据行业如火如荼,然而,大部分数据却不能运用到保险领域中。

比如,现在最火的个人征信数据,是否可以作为保费的制定标准?

今年5月,某公司联合蚂蚁信用推出一款基于个人信用,进行核保定价的产品,上线不久就被下线了。

“监管层面需要反复论证、揣摩的”,该公司的负责人称,确实一个人的信用好坏,和是否容易犯病、是否会遭遇意外,没有半毛钱关系。

反过来,最核心的保险数据还处于孤岛状态,并没有被挖掘出来。

比如,在医保方面,最有效的数据,一定是医院就诊档案,但目前它们都躺在各家医院的档案库中,并未打通开放。

保险数据是放是收,背后有一场有趣的博弈。

监管特别怕这些精明的保险公司,得到了核心保险数据后,将风险高的用户排除掉。

“但是,恰恰是这部分有风险的用户,才是最需要上保险的人”,风险管家CEO罗霄一句道破。

保险玩家,从商人的角度出发,无论如何都想把这些风险用户剔除;而监管层,从管理层角度出发,让保险公司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

保监会虽然允许定制弹性费率的产品,但他们可不想看到太明显的价格歧视。

另一方面,数据的保护欠缺,也是一个很难放开数据的原因。

再拿病历数据来举例,这可能是个人隐私中,最为隐私的数据。一旦管理不严,导致了地下黑市流通,将引发轩然大波。

杨喆曾整理了国内外“保险科技”公司名单,他发现真正在做的、推出了好的产品的,实际上并不多。

盈利问题,如鲠在喉。

虽然改变的口号喊了许久,但保险依然没有摆脱 “销售导向”的标签;虽然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新的保险销售方式,但大的渠道仍握在银行保险和代理手里。

“在互联网上,保险卖到千万就非常了不起了,但保险和银行合作,销售量都是以十亿为单位。”某精算师告诉一本财经。

“保险科技,对保险行业产出影响还不大。”徐瀚表示,“科技在风控、理赔等环节带来的效率提升,相比丰厚的保费收入,还没那么重要。”

03 颠覆还很远

“感觉现在互联网保险的从业者,和保险的从业者,就是两个行业”,保险行业资深从业者称,两方陷入了相互看不上的鄙视链条中。

传统保险眼中,这群叫嚣着要随时改变他们的互联网玩家,还远远不能撼动盘根错节的金融大厦。

有报告显示,2016中国保险行业从业人员达到737万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巨头保险公司,平均营销员达到百万人。

“人海战术”和销售主导,依然被传统保险公司所钟爱。

直线上涨的保费额也在提醒他们,中国保险业还处于红利期和增量市场。在他们呼哧呼哧跑马圈地时,暂时还看不上保险科技这点蚊子肉。

传统保险公司也建立了不少保险科技公司、研发部门,或投资保险科技公司。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这其中大多还是面子工程,“喊的是新技术,用的还是老办法”。

这些大的保险公司在保险科技上的应用限于内部管理环节,如CRM等。

虽然存在虚火过旺、传统保险不重视等问题,但保险科技依然生机勃勃。

杨喆见过太多占据先发、政策优势,坐吃山空,最后被新技术取代的案例,“永远不要小瞧技术的力量”。

国外有保险公司推出“智能穿戴设备”,可对病情预警,同时也降低了赔付率。

在传统保险领域,也有先行者。

比如,泰康人寿推出“泰康在线”,成为四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之一;阳光保险和区块链创业公司布比达成合作,推出“区块链+航空意外险卡单”,也是国内首个区块链保险卡单。

创业公司,也在探索,智能客服“静静”,为小雨伞节省了20%左右的成本;大象科技在打造保险领域的“千人千面”,试图实现保险的“定制化”。

保险科技就如金融科技的下半场。 

掣肘很多,但依然未来可期。

面对磐石般坚固的传统保险领域,科技正在试图展现水滴石穿的奇迹……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