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才是苏宁的基因,而它却不断做加法让旁观者捏汗产经
狂奔的路上,苏宁似乎又获得了一个惊喜。
日前,苏宁云商终于拿到了筹建江苏苏宁银行的批复,了却了苏宁在金融布局中的又一大夙愿。
这已不是苏宁第一次拿到金融类牌照,统计来看,从2012年苏宁易付宝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始,短短四年,苏宁已经拿下了13张金融类牌照,数量直逼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
作为国内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之一,苏宁显然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会卖冰箱彩电洗衣机的“苏宁电器”了。
这种布局其实也很好理解,在线上线下零售融合的大潮下,苏宁如今的友商们也都玩起了金融,京东、天猫、亚马逊、国美……零售、互联网出现O2O金融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如此背景下,苏宁掌舵人张近东也加快脚步布局金融业务,来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
不过,不得不说,苏宁的步伐实在是够快。早在去年苏宁25岁生日之时,张近东就表示,苏宁“正年轻”,需要“加速跑”。过去这一年,他果然带着苏宁飞奔起来。
当然,对于转型的苏宁而言,加速本是好事,但也存在一定风险。谁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步子迈得太快,惊喜后面是否会跟着一个惊吓。
2016,一场加速跑
2016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苏宁,加速尤为合适。这一年,苏宁以最快速度布局了六个业务板块,囊括零售、投资、金融、置业、体育和文创等领域。
除了最近惹人眼球的金融业务,成立于2015年的苏宁文创也有大计划,不仅宣布在五年内要建立200个影院,还要在全国建立300个VR体验馆。除此之外,苏宁还投资了唐德影视等影视机构,打算扩大自身在文娱方面的影响力。
在体育板块上,苏宁一反过去低调稳健的风格,三天两头占领体育版的头条:先是以5.73亿元接手江苏足球俱乐部,随后揽下江苏女子足球俱乐部,接着以2.7亿欧元收购了足球豪门国际米兰70%的股份,一年内拿下了3家足球俱乐部。
在不少房企选择退出的房产市场上,苏宁也选择了前进。一年内,苏宁接连宣布将和7个省市合作,建立约50座苏宁广场,覆盖华东、华南、华中等地。同时,苏宁将酒店的批量化建设也列入计划中。
在老本行零售方面,苏宁更在2016年10月宣布和阿里出资10亿元,成立合资公司重庆猫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赶在2017年之前以42.5亿元收购天天快递,为自身的物流布局再下一城。
其实,苏宁的加速跑并非2016年才开始,而要追溯到三年前。
那一年,电商和零售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淘宝“双11”成交额达到350亿元,是2009年第一个“双11” 5000万元交易量的700倍;同一年,连年亏损的京东第一次有了盈利的信号,并且京东将供应链金融独立出来,成立金融集团。也在当年,苏宁的美国对手亚马逊发现了境外直采的增长点,开始考虑跨境电商和“黑五”的可能性。
对于苏宁而言,如果说2010年上线的苏宁易购是张近东线上试水之作的话,那么在2013年将“苏宁电器”改为“苏宁云商”,则更像是应对大浪潮的全面转型之举。
不过,虽然实体零售时代,凭借1600多家实体店,苏宁以价格和售后服务为筹码,登顶家电零售行业。此时要“去电器化”,并非易事。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转型似乎并没有达到理想中效果。
数据体现得最为明显。从2013年开始转型起,苏宁开始连年亏损。2013年第三季度,苏宁单季亏损1.08亿元,创造了近6年来首次单季度亏损;随后的2014年苏宁的亏损提升至12.52亿元;2015年的亏损扩大至14.65亿元。2016年前三季度,苏宁亏损高达9.63亿元。股价方面:2016年8月完成定增后,苏宁云商的股价一度突破了20元,最近一段时间却长期在11元左右徘徊。
对于苏宁的转型,市场似乎还在审度。
警惕不太牢靠的盟友
市场的疑问,部分来自苏宁2015年新交的亲密小伙伴——阿里巴巴。
2014年京东早早抱上腾讯大腿后,流量直线上升,以至于最高时每五个用户就有一个来自腾讯的导流。望着曾被苏宁称为“小孩子”的京东如今长成了“大家伙”,张近东也最终决定和巨头合作:2015年8月,阿里以283亿元入股苏宁成为第二大股东,这一合作被不少业界人士评价是苏宁重新起飞的助推器。
双方的合作从业务层面看也天衣无缝。渠道上,苏宁旗下的苏宁易购、红孩子以及苏宁云商控股的日本最大免税店集团Laox已入驻天猫国际;而在物流和服务方面,苏宁的物流仓储和售后服务网点会为天猫店售出的商品提供售后服务;在支付方面,消费者可以在苏宁门店使用支付宝。对比而言,阿里能获得苏宁强大的线下服务和仓储物流资源,而苏宁则能得到来自阿里系的巨额流量。
阿里是否如愿且不说,从近期的业务数据来看,苏宁倒确实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根据苏宁2016半年报,上半年互联网业务同比增长80.31%。而在与阿里达成合作的2015年,苏宁全年线上交易业务增长率为94.93%。
不过,从长期来看,两者的盟友关系并不是百分百牢靠。
苏宁在线上依赖阿里,阿里在线下却不只有苏宁。在2016年10月马云“线上线下必须结合起来”的发言后,阿里显然加快了线下布局的脚步。随后的11月19日,阿里收购了三江购物32%的股份,后者在浙江省拥有160家折扣连锁超市,覆盖了100万会员顾客。
2017年1月10日,阿里又宣布启动银泰集团的私有化,开始又一轮实体零售的布局。银泰拥有的29家百货店及17个购物中心,将在未来帮助阿里布局商场环节的线下网络。相较于半路交好的苏宁,银泰看起来更像是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所说的“陆军伙伴”。而苏宁未来的角色,则慢慢变得像是阿里线下布局中的一环。
对于苏宁而言,这就尤为值得注意了,流量是一时的,而同为零售商的竞争则是持续不断的。苏宁得考虑一旦“阿苏”联盟关系松懈,自己如何在线上战场有一席之地的问题。
多元化还是专业化选择
阿里可能成为苏宁的外患,但苏宁目前更需要重视的一些内忧。
如果和阿里的合作是一拍即合,出了问题还能好聚好散,而面对2016年极速扩张的各大业务板块,苏宁就必须好好考虑应该如何下好每一步棋了。
在苏宁已经建立的零售、投资、金融、体育、文创和置业六大板块中,可以细分出影视、直播、VR、创业等更多行业。每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都需要巨额的投入。以苏宁体育为例,在中超赛场上,苏宁连续引进千万欧元级别的外援,稳居中超烧钱榜第一;在国际赛场,苏宁获得国际米兰的掌控权时,也需要承担起国米高达4.2亿欧元的债务。
吃的太快太多,就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以金融业务为例,虽然苏宁拿下各类金融牌照,不断完善金融布局,但似乎在运营上还存在一些挑战:苏宁消费金融从2015年开业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最新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其不良率为10.37%,亏损大约为1.9亿元。在此情况下,苏宁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不新引进4家外催公司,提高催收效率。
而且,苏宁在其他领域的涉足,影响到了集团的利润。苏宁2016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负2.16亿元、负1.21亿元。总体来看,综合毛利率水平较去年同期下降0.77%。
跑太快吃太多消化不良不是没有前车之鉴。一个最新的典型案例,是乐视。
从自制网剧、独播综艺到后来的投资电影,乐视曾是视频领域的领头羊。但成功后的乐视,并没有围绕会员的需求加大内容开发,而是转身做起了并不擅长的硬件。不仅烧钱,也拖累了核心产品的发展,导致自己的生态圈配置过于离散。
苏宁同样需要警惕这种情况,盘子做大后,如果走得太快,一旦运营能力跟不上,很有可能会在新的领域水土不服。
事实上,苏宁的基因在于零售。无论是10年前与国美线下那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还是去年的“平京”战役,苏宁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或许,张近东是时候考虑做些选择了,是应该继续大踏步多元化,还是应该围绕零售核心,开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产品和业务,而不要走太快。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