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从百威英博收回非洲瓶装业务股权,两巨头收购传闻破灭?产经

36kr / 乔芊 / 2016-12-24 11:59
传闻终归是传闻,可口可乐正用实际行动与自己传闻中的收购金主拉开距离。

QQ截图20161224115811

北京时间21日晚消息,可口可乐已同意以31.5亿美元从百威英博手中收购Coca-Cola Beverages Africa 54.5%的股权。此外,可口可乐还同意收购百威英博在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斯威士兰、莱索托、萨尔瓦多及洪都拉斯的装瓶业务权益,但未披露交易金额。

Coca-Cola Beverages Africa(CCBA)是可口可乐在非洲最大的瓶装业务,业务范围涉及南非、纳米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加纳、马约特和科摩罗。CCBA股东包括百威英博、可口可乐以及总部位于南非的可口可乐长期瓶装合作伙伴Gutsche Family Investments,其中,百威英博占54.5%股权。

2016年10月,百威英博以1000多亿美元收购南非米勒,成为食品行业史上最大的收购案。据路透社消息,可口可乐与南非米勒曾有协议,一旦南非米勒的股权发生变更,可口可乐保有收购CCBA中南非米勒所拥有股份的权利。当前这桩交易正是可口可乐行使这一权利的结果。

值得玩味的是可口可乐对收购后的安排。穆泰康表示,对CCBA业务的持有只是暂时性的,未来将会继续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把CCBA的业务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售出。

虽然双方均未说明为何进行这一交易,据路透社分析,这一举动显示出可口可乐试图与百威英博保持距离。

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巨头,一个是全球第一大软饮料公司,近年来,关于百威收购可口可乐的传闻时常出现在各路小道消息中,特别是百威与南非米勒的并购案尘埃落定后,许多媒体和分析师猜测,可口可乐才是百威英博并购的终极目标。就连可口可乐CEO穆泰康也不断提醒公司高管,百威英博的大股东3G Capital会在某个时刻尝试收购可乐。

2016年初,穆泰康宣布,公司未来将致力于让灌装业务 100% 归于特许经营公司完成。当时曾有观点认为,这一轻资产转型的背后是可口可乐在为日后的并购做准备。现在看来,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某种程度上说,百威和可口可乐面临的是相似的窘境。

当前全球的啤酒市场表现都不甚乐观。10月28日,百威英博三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的下滑速度与去年相比进一步加快——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2亿美元,同比下降85.9%。百威在财报中对利润下降做出了解释,第一是巴西市场不利的销售环境拉低了全球的业绩;第二是不利的外汇交易对冲;第三是由于啤酒销量的下滑。百威英博收购的南非米勒的业绩也不尽入人意,其三季度销量下滑3%。

进入软饮料领域,打破美国酒类和软性饮料制造与销售之间的障碍,或能为百威打开新局面。毕竟,啤酒和软饮料在分销渠道、供应商、装瓶系统等方面都比较相似,并购看上去没那么困难。

作为潜在的并购标的,可口可乐持续低迷的业绩和股价无疑加剧了这一推测。此外,百威英博最大的股东之一、3G资本创始合伙人、巴西首富豪尔赫·雷曼曾多次向媒体表示,对收购可口可乐“很有兴趣”。而身为可口可乐第一大股东的巴菲特与雷曼已经在此前的三笔大型收购中合作过,可以说合作基础良好。

百威收购南非米勒后,收购传闻更盛,甚至有分析人士给出了预估的收购时间。汇丰银行分析师 Carlos Laboy 认为百威英博很可能在 3~4 年后收购可口可乐。一位银行人士曾对《华尔街日报》表示,可口可乐的市值高达1810亿美元,单凭百威英博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吞下,但是百威英博与SABMiller合并后打造的更大、更为综合的实体,却非常有望在三至四年时间内拿下可口可乐。

然而可口可乐此次收回非洲瓶装业务股权,或可看作对于收购传闻委婉的say no。

除了百威英博在非洲市场毫无经验外,可口可乐此举或许是考虑到了百威英博与其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的合作关系——百威英博是百事可乐在拉丁美洲的重要装瓶商。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师Ali Dibadj表示,百威英博与SABMiller合并后的实体不太可能同时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灌装产品。“他们是竞争对手。”

现在看来,可口可乐当初出售瓶装业务更多是出于转型的需要。在全球软饮料增长低迷,碳酸饮料越发不被待见的背景下,不愿轻易沦为并购标的可口可乐正试图最后一搏。

据Business insider,2014年美国碳酸饮料总消费量下降了0.9%,2015年下降了1.2%。自 2012 年到2015年,可口可乐的销售额就在不断下降,从 480 亿美元降低到 443 亿美元左右,利润也从 90 亿美元下滑到 73 亿美元。2015 年在全球范围内,经典可口可乐的的销量增速只有 1%,健怡可乐更是出现了 6% 的销量下降。

可口可乐近年来的一大战略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剥离装瓶业务、聚焦利润率更高的浓缩液生产业务。在中国市场,可口可乐在11月将其在大陆地区装瓶业务的权益出售给两家长期装瓶合作伙伴中粮、太古。

据估算,在撤出北美、中国、德国和南非的装瓶业务后,其净收入将从443亿美元降至285亿美元。但有分析认为,出售瓶装业务无法保证产品质量,而这将影响到可口可乐的品牌形象,从长远来看,这一举动无异于饮鸩止渴。

为扭转颓势,可口可乐也在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可以看看下面一连串紧锣密鼓的收购:

2014 年底,在美国推出高端牛奶产品 Fairlife。

2015 年,收购了生产植物蛋白饮料的 “中绿粗粮王”。

在买下维他命水的母公司 Glacéau 之后,2015 年 6 月,可口可乐公司以 21.5 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二大功能饮料生产商怪物饮料公司(Monster Beverage)16.7% 的股份。

今年1月,收购了尼日利亚最大果汁厂商Chi Ltd 40%的股份,9月,宣布旗下瓶装茶品牌Gold Peak正式进军即饮咖啡市场。

简言之,可口可乐试图摆脱之前依托碳酸饮料建立起的品牌形象,急于给自己贴上“健康”的标签,但新的产品却并未建立起足够的优势——主打健康的健怡可乐直接出现了负增长。

也许,不愿被收购只是因为对方太嚣张了。据彭博社报道,早在2008年,雷曼就曾笑称,“我们可以只用200个员工经营好可口可乐公司。”这意味着,他几乎要解雇原先所有的员工。

【来源:36kr   作者:乔芊】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