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无理由退货”要权衡双方利益洞见

广州日报 / 敬一山 / 2016-09-29 17:38
保障网购消费者的权益,不在于无限扩大退货的范围,而是当买卖双方出现纠纷之后,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仲裁。

 

保障网购消费者的权益,不在于无限扩大退货的范围,而是当买卖双方出现纠纷之后,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仲裁。

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对外公布《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七类商品不适用或不宜适用无理由退货,拆封、调试不影响商品完好,退货时应当将赠品一并退回,退货运费由消费者承担。

如果基于消费者的直接利益,当然是希望“无理由退货”的范围越大越好,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权益得到最大化的保障。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享受的好处越多,为之承担的风险可能越高。比如很多人担心的,如果“无理由退货”多了,商家把退货二次销售,消费者买到“二手货”的几率是不是更高?

当然,征求意见稿已经有针对性的规定,不能恢复原状的商品应明确标注,否则再次售卖的话可能被罚款。但规定容易,政策的落地是需要监管成本的,退货越多,监管难度也就越大。何况商家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如果一种商品的“无理由退货”太多,而他们又无法有效二次销售的话,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涨价或者减少供货。这就意味着最后消费者还是要通过别的方式买单。

因此,只有权衡好买卖双方的利益,才能保证一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征求意见稿划定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类型,是一种权衡的尝试。网购毕竟不同于商场购物,消费者看不见实物,“买错”的风险比较高,最大化的保证“无理由退货”,是网购吸引消费者的必然要求。

但网购内容包罗万象,不是所有商品都适合“无理由退货”,建立一个“负面清单”,能避免买卖双方“互撕”的时候,因各自理解不同而无法可依。在这七类商品之外,征求意见稿还有一条引发争议的规定: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有网友担心,这个“其他”条款会不会被商家利用,从而架空“无理由退货”制度。这种担忧其实有点多余,这一条款有很明确的要求是“经消费者确认”,这恰恰是对自由交易和契约的尊重。商家要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负责,消费者同样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认可商家的规定可以选择不买,而不能买完之后再去否定商家的声明。

从现实来看,多数商家其实早就在承诺“无理由退货”,否则网购也不会有爆发式的发展。所以保障网购消费者的权益,其实不在于无限扩大退货的范围,而是当买卖双方出现纠纷之后,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仲裁。过去的经验证明,消费者维权的难度很大,耗时耗力,最后还未必能讨到说法。对此,征求意见稿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畅通渠道,受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但怎么保证相关部门能真正畅通渠道,可能要有更明确的权责规定。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敬一山】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