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顺风”玩家接回市场,嘀嗒出行遵循“合规”获得机遇

滚动
2020
10/29
10:07
分享
评论

WechatIMG27

专注于顺风车和出租车业务的嘀嗒出行,在今年的10月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有望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在中国市占率第一,是妥妥的行业领军者,比之行业最大巨头而言,嘀嗒专注顺风车和出租车,同时在这两个赛道的运营也更加精细、更早地达到盈亏平衡,根据招股书,2019年,嘀嗒在顺风车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66.5%,出租车网约市场排名第二,同时也是数字化扬召业务的开拓者及领先出行平台。

而对于嘀嗒及出行市场的挑战还有很多,在2018年滴滴顺风车出事后,除了对滴滴口诛笔伐,也有不少人把目光盯上了嘀嗒,近期,嘀嗒港交所申请IPO递表,使得“嘀嗒顺风车市占率高是由于滴滴顺风车下线停运造成”这种看起来自然而然的逻辑出现在许多文章中。但是,如果从顺风车行业的特殊性来看,嘀嗒固然是因为滴滴顺风车下架而获得很大的市场“机遇”,却不能说这是一种“捡漏”。

进一步看,滴滴退出后,市场的空位也不是属于嘀嗒,而是属于所有把监管放到首位的玩家群体,打着“真顺风车”旗帜的嘀嗒只不过代表了这一类型的玩家“接回”了这个市场,这才是嘀嗒机遇的根本来源。

回过头来看,顺风车对强监管下合规的首位需求,从顺风车业务一开始就体现得尤为明显。

2014年1月北京推出了《北京市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是最早对顺风车合规合法经营的政府发声之一;2016年,政府的声音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年年底,上海市颁布和实施《关于规范本市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的实施意见》,次年9月,嘀嗒在上海交管处完成备案;

2017年3月1日,杭州市交通运输局颁发全国首个的私人小客车合乘信息服务平台政府备案,对象是嘀嗒顺风车;

2018年9月,多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的安全专项检查;

……

此后两年,各种顺风车行业研讨会在各地陆续展开,行业标准研究、行业共识不断涌现,《西湖共识》、《珠海行动计划》、《顺风车绿色出行宣言》等标志性行业成果出现,立法层面的规范已经近在眼前。

总结起来,所有的监管,几乎都指向一个点——要防范以顺风车之名而行“非法运营”之实的行为,这也是嘀嗒在各种场合强调自己“真顺风车”时“自证清白”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事实上,在一个人性多样化的社会,即便是真顺路捎带、分摊油费等,也不能说就一定能避免某些事件的发生,只不过,面对偶发事件,合规与监管,是一个平台防范经营风险履行安全主体责任的根本前提,是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平台可以尽职免责的根本前提和保障。

嘀嗒为自己的“真顺风车”设立了一系列准入筛选规则和机制,其透露顺风车车主的注册数与认证通过数的比例是2:1,审核之严,可以管窥一二。

这某种程度上说明,在纯粹的市场逻辑视角下,坚持以监管合规为首要要务的非市场逻辑将造成较为典型的“小而美”现象,玩家能实现“做一笔赚钱的生意”,但却似乎无法“做一笔大生意”,从嘀嗒1.8亿的注册用户与滴滴高达5.5亿的注册用户的差距也可见一斑。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疫情期间,也就是2020年上半年,嘀嗒营收同比增长了66.25%,其原因不难理解,出于对公共交通的畏惧心理,搭乘私人顺风车出行,尤其是跨城出行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但无论如何,较大的用户数量差距仍然客观存在,过去嘀嗒靠自己举起的“真顺风车”旗帜获得机遇,现在,可能又要在行业层面就“真顺风车”展开厮杀,这会是网约车行业更精彩的阶段,其结果也将决定嘀嗒乃至整个顺风车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走向。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