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困境、人才短缺,欧洲科创小国正面临重重困境证券

砍柴网 / 钛媒体 / 2017-08-30 17:00
深入了解欧洲科创两年以后,我才真正把目光从伦敦、柏林、斯德歌尔摩这些舞台正中央的科创生态上移开,研究起那些从来都无缘排行榜的科创小国。

融资困境、人才短缺,欧洲科创小国正面临重重困境

深入了解欧洲科创两年以后,我才真正把目光从伦敦、柏林、斯德歌尔摩这些舞台正中央的科创生态上移开,研究起那些从来都无缘排行榜的科创小国。

我们始终觉得,欧洲是在以美国和中国为首的这场科创竞赛中的小乌龟,无论是创业数量还是退出规模都难以望其项背,但从意大利、克罗地亚,再到瑞士、挪威走访了一圈这些名不见经传的科创生态之后,我反而开始以一种反思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些科创小国的生态特征:他们其实从来都不缺科技创新的能力,这里的科技产品同样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声名鹊起,他们也从来都不缺坚持信念的创业者,他们也和其他国家的创业者一样过着24/7的生活……而这些略显单薄的科创环境,的确给他们制造了困境,但他们也在困境中寻找着出路。

狭小的创业圈子

克罗地亚应该是我所采访过的最小的创业生态,拿当时的受访者Ivo Spigel(克罗地亚IT软件公司Perpetuum-Mobile及创业孵化器zip联合创始人)的话说:“这个圈子简直小到彼此间没有一个陌生人。”这样的狭窄的圈子加上较晚的起步,产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的局限。克罗地亚科创,从2012年才开始初具规模,至此,克罗地亚才慢慢开始拥有自己的孵化器、加速期以及本地的风头,至今都还没有大规模的退出。

即使发展成功的科创企业,如电动汽车方向小有名气的Rimac Automobili,获得Launchpad Venture Group投资的SaaS项目Repsly等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圈内的企业发展到这儿,就再难以就地取材地得到进一步的经验指导,融资也随即成为难题。

于是克罗地亚的解决方案,就是与国外的创业圈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大力积极吸引国外经验丰富的风投,克罗地亚在科创领域对境外投资相对宽松的环境也直接促为这层联系架起了桥梁。硅谷Y-Combinator、500startups都从其刚起步甚至更早之前就开始了对这个创业圈的关注,也毫不吝啬对Bellabeat,WhoAPI等优质创业企业的投资以及创业经验的输入。

然而,如果境外风投在带来了资金和经验的同时也带走了一些优质的创业项目,那是否真正帮助了一个创业生态的成长?

比如克罗地亚农业科技项目Farmeron在获得由美国NextView Ventures和SoftTech VC领投的14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之后,就将总部搬去了硅谷。而被称为克罗地亚科创界“旗舰式”成功案例的Rimac Automobili去年也曾因为投资者要求考虑将总部搬离克罗地亚。

但实际上,多数企业的操作都是虽然搬移了总部,却将产品和技术的团队留在本国,而刚提到的Farmeron去年被Virtus Nutrition收购之后,创业团队又重新回到了克罗地亚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创业项目,也带来了可以传递给后起创业者的过去5年硅谷的发展经历,以及可以反哺给整个创业生态的一个创业企业从起步到退出的完整经验。

深层的融资困境

在欧洲,即使像伦敦、巴黎等相对成熟的科创生态,融资都是一块短板,而其他大多数科创圈都也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困难,特别是B轮、C轮及以上的大规模融资。而对于本来就资源不丰富的科创小国来说,融资更是一大难题。

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整个欧洲共享的资源和开放的市场,初创企业受到的融资压力相对较少。每个生态圈都或多或少活跃着一些当地的天使投资人,由于欧洲格局紧凑,很多经验丰富的天使都会在整个欧洲境内进行投资操作,而欧洲的创业团队也习惯了在不同国家的加速和孵化项目中进行选择。

比如加入荷兰Rockstart加速项目的爱沙尼亚智能能源创业团队Sympower,加入伦敦Techstar加速项目的克罗地亚图像数据库企业Memgraph等等。同时受益于欧盟的政策,一些众筹平台也成为小国初创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克罗地亚就在2013年加入欧盟后深受这些政策影响,境外的股权众筹也成为了很多初创企业的新机遇。

接触了很多科创小国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融资的困境并不是因为国内里缺乏资金,而是缺乏对科创进行投资的经验,挪威应该是这一矛盾表现最突出的生态。挪威科技创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成为国内主流,直到2014年世界原油价格开始波动,给挪威传统石油行业带来了重创,才也成为国内向科技创业进行经济转型的契机,但整个投资生态却发展缓慢。

挪威的个人投资机构都更倾向于投资熟悉的传统行业,而由于国内长久以来的高福利社会环境,投资者对高风险的创业领域投资也动机不足。Startup Norway每年都会同时组织创业挑战赛(Startup Challenge)和天使投资挑战赛(Angel Challenge),培训挪威的投资人对科技创业项目进行投资。卑尔根技术转化中心BTO创投项目负责人Hans Hag也重点介绍过每年一度的科创大会Startup Extreme,他们也在致力于将更多的潜在投资人带入活动之中促进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联系。

融资环境还深受此状况影响的,还有意大利,除了传统投资人他们致力于拉拢的,还有意大利有资金也有经验的传统家族企业家们。共享空间Talent Garden创始人Davide Dattoli也介绍,意大利创投圈一直在不遗余力为他们提供指导,想要将这种新的投资领域发展为一种文化和趋势。

致命的人才缺口

如果说欧洲科创小国的经验和资源不足都能通过向外开源和内部共享得到一定的缓解,那么人才缺口则是这些科创生态最致命的缺陷。这里的人才缺口并不是指本地的技术工程人才,这也是之前提到很多创业企业在将总部搬去成熟创业生态之后仍然将研发部门留在本国的原因。

欧洲的大学虽然很少出现在各种世界大学排行的榜单中,但其科研创新的能力却十分惊人,如在《世界创新指数》排行中唯一一个蝉联了五年的冠军国家瑞士,而其两所著名高校ETH(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PFL(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正是瑞士科技创业的摇篮,瑞士第一个独角兽公司Mindmaze,就是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生物医药科研项目的分拆。而其它我们印象中的科创小国如丹麦、罗森堡和冰岛等也都在《世界创新指数》榜单中遥遥领先,足以证明其当地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

但这些科创小国真正面临的人才困境,是国际人才的紧缺和国内外人才流动的局限,也正因为此,很多科创小国的生态更加趋于本地化,商业扩张也很受限。

这一方面来源于保守的移民政策,一方面也受制于欧洲小国的语言门槛。意大利在大力发展科创以来,为了吸引外籍创业人才也颁布了“创业签证”吸引外来创业者,然而,与英、美,或是英语普及度较高的北欧国家相比,该创业签证的吸引力也并不算强,语言和文化仍然是一道坚硬的门槛。

同时,与德国为科技企业大力招揽国外人才的自由职业者签证相比,意大利也相对缺少对愿意供职于科创企业的人才的关注,米兰的大学里现在有30%到40%的国际学生,但至今都没有相应的工签政策,鼓励这些国际学生完成学业后留下来。

创业往往重要的不只是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的更是一种格局和视野,只有人才国际化了,才能牵引整个生态的国际化和多样化趋势,从而打破这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形成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

某种程度上,可能每个地方的科创生态都大同小异,大家都追寻的是同样的科技趋势、遇到的是相似的创业问题。你去到每个地方的科创活动,听到大家都在讨论在哪找投资、哪里找人才、哪里找联合创始人……这些科创小国的创业生态,或许并不是一种困境,只是大家遇到这些问题的方向和程度不同,才形成了各地创业者不同的创业之路。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