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TC产业链加速成熟:可穿戴设备将多样化发展产经

砍柴网 / 通信观察 / 2017-04-27 14:15
对于全球主流运营商,选择NB-IoT/eMTC作为蜂窝物联网部署无疑是明智的,其由3GPP主导的标准保证了业务的标准化、安全、可靠、低成本和通用性。

对于全球主流运营商,选择NB-IoT/eMTC作为蜂窝物联网部署无疑是明智的,其由3GPP主导的标准保证了业务的标准化、安全、可靠、低成本和通用性。

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国内运营商明确近年内将商用NB-IoT/eMTC,无疑让行业应用、消费市场加速了2/3G频率重耕用于4G,使得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良机。相对于大干快上的NB-IoT商用,eMTC将为用户、终端厂商和运营商带来更大的价值空间。

eMTC在加速!

2017年年中,中国电信将基于800MHz商用NB-IoT,年底试商用eMTC,2018年展开eMTC商用。

2017年,中国移动在杭州、上海、广州和福州四个城市开展NB IoT及eMTC的规模试验,后续将在多个重点城市开展商用,2018年将实现全网规模商用。

中国联通在2017年推进NB-IoT规模应用部署之余,将展开eMTC技术试验。此前,2016年年底,联通在北京现网上实现了eMTC数据传输。

在国外,AT&T、Verizon、KDDI、KPN、Orange、NTT DoCoMo、Telefonica、Telstra、Telus等运营商均在近一年左右展开eMTC的商用。

可以看到,eMTC的商用得到了全球大T的追捧和支持。

今年3月底,Verizon展开了eMTC在北美的正式商用。通过eMTC为公用事业提供定制服务,集成了高通MDM9206的电、燃气和水等智能仪表运行在Verizon Thingspace物联网平台上。每年物联收入增长差不多33%的AT&T,也正在加速eMTC的商用,Q2将实现在美的全国商用,年底前完成墨西哥的eMTC网络部署

目前,全球商用eMTC均是基于FDD展开。基于TDD 的eMTC测试中,今年华为和高通打通了First Call。

eMTC:2018年具备规模商用条件

在芯片层面,英特尔、海思等均将在2017年下半年推出eMTC芯片,紫光展锐也将于2018年推出eMTC多模芯片。

据comobs此前了解,高通在支持MDM9206(eMTC+NB-IoT+E-GPRS)多模商用的基础上,将推出新一代eMTC方案,将在低功耗、连接、成本和安全性方面有显著的提升,尤其是面向低成本的目标很明确,以支持2018年年内的规模商用。

目前,基于eMTC芯片,龙尚和SIMCom均已推出了相关的模组。

从当下商用情况看,MDM9206多模模组成本与单模NB-IoT模组仅贵20%~30%,但使能终端具备了可定位、中速率,并支持移动性及VoLTE语音特性,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多模芯片的好处是,适合2G现有网络及全球未来NB-IoT/eMTC网络的部署,实现终端连接能力的平滑演进,降低模组厂商商用风险,最重要的是满足运营商的time to market (TTM)需求。

在通用模组层面,中国移动将打造物联网通用模组,内置eSIM,整合来自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通过定义标准的接口、统一尺寸、通用封装,从而解决物联网模组碎片化、兼容性低、缺乏规模效应的问题,大幅降低物联网应用门槛。

此前,传闻三家运营商将大幅推动NB-IoT通用模组年中上市,但对于eMTC通用模组的推动业界尚无迹象。原因可能无外乎,eMTC终端形态丰富面向市场多元化,难以形成统一的模组尺寸;eMTC对于成本敏感度相对而言并不强烈……,

但随着NB-IoT的加速,更具商用前景的eMTC,在产业链具备商用能力之后,有待业界进一步催化。

eMTC满足广泛的应用场景与需求

eMTC基于LTE协议演进而来,主要目标是降低系统复杂度、成本,提高续航时间,去除不必要的部分,比如高速率、高移动性、超强传输能力。

由于eMTC是根据物联网的需求量身定制,因此达到了提升续航/电池寿命、降低成本、提升小区内部署总量的要求。

eMTC具备LPWA基本的四大能力: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低成本。

在广覆盖方面,eMTC比LTE增强15dB(可多穿一堵墙),比GPRS增强了11dB;

在大连接方面,eMTC支持每小区超过1万个终端;

在低功耗方面,eMTC的耗电仅为2G Modem的1% ,eMTC终端待机可达10年;

在成本方面,eMTC芯片成本有望达到Cat.1的25%。

在移动场景下,eMTC是取代GPRS模组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满足了关于语音通话/带宽速率的需求,与追求更低成本和长续航的静态场景下的NB-IoT形成互补。

eMTC 为可穿戴设备市场添柴加火

可以发现,eMTC具备的可定位、中速率、VoLTE、支持移动性等特性,与各种可穿戴设备背后所需的技术诉求相吻合,甚至直击功耗、移动性等痛点。

在不少人印象中,可穿戴设备约等于智能手表+手环。

其实,可穿戴设备品种繁多。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预计,可穿戴设备预计达到百余种,除了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还有智能头盔、智能手套等可穿戴设备纷纷登场。

比如,针对于专业骑行用户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了码表(GPS)、运动摄像机、智能前/后车灯、后视雷达、对讲、眼镜显示器、心率带、踏频计、功率计等等。

记得在2015年夏天,某家互联网厂家将码表、定位、对讲、心率、踏频、前后灯、防盗等一股脑集成在智能单车内,希望在未来投向共享单车/骑行市场。可见,可穿戴设备应用的服务对象不仅是人,还包括了包括物。

甚至于,如高通、爱立信等在面向车联网的应用案例中,将C-V2X与智能灯杆、骑行头盔、单车和无线充电等等结合在了一起,降低自动驾驶中的安全事故,通过物物相连提前感知获悉交通流量、路障等信息。

其实,eMTC在面向骑行、辅助驾驶等动辄上千/万元市场的应用中,更具有成本包容性。

面向行业应用,相对GPRS、Zigbee,由于eMTC支持上/下行1Mbps的速率,可实现灯箱户外广告视频的更新,远程监控电梯安全运行。

同时,由于eMTC支持移动性+VoLTE,LTE基站侧可提供PRS测量信息,eMTC无需GNSS硬件支持并能实现定位,降低了定位服务的硬件成本。eMTC不仅可以应用于位置追踪的行车卫士、物流、校车服务,也可基于儿童手表产品面向智能小区服务,以及为老龄群体的家属提供跌倒监测追踪服务等。

再如,在骑行时,需要考虑车手人身的多种状况,基于eMTC的应用,可远程告知队友、教练、家人各种场景下的行进轨迹、生理指数等等,并实现语音交互……

因此,对于可穿戴设备市场未来发展,eMTC将是添柴加火;对于用户而言,基于eMTC的设备,将提升移动过程中的体验;对于运营商而言,可以提供高ARPU值的服务,缩小量收剪刀差。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